中國西藏網訊 9月5日,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西藏婦女兒童事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在拉薩舉行。60年來,西藏婦女兒童事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健康水平明顯提升,受教育權利全面保障,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婦女群眾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半邊天”作用進一步彰顯,廣大婦女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建設,在各行各業綻放巾幗風采。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截至2024年底,西藏自治區常住人口總數370萬人,其中婦女175萬人、占47.3%;兒童(0-14歲)88萬人、占23.8%,做好婦女兒童工作意義重大。西藏各級黨委和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兒童優先原則,在出臺法律規章、制定政策、編制規劃、部署工作時充分考慮兩性的現實差異和婦女兒童的特殊利益,有力推動婦女兒童事業與經濟社會協同發展,在以下八個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第一,婦女兒童衛生健康水平顯著提高。全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全區現有醫療衛生機構7231個,醫院199個。全區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分別降至34.94/10萬、4.32‰,孕產婦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9.34%,全區婦女“兩癌”篩查累計完成50萬余人次,適齡女生HPV疫苗首針接種8.8萬人,接種率91.96%。全區累計開展兒童先心病篩查30萬余人次。全區擁有托育服務機構(含幼兒園托班)64家,提供托位3336個,每千人口托位數1個,西藏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2.5歲。
第二,婦女兒童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區各級各類學校3618所,在校學生96.99萬人,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7.86%,義務教育控輟保學歷史性實現動態清零,各級各類教育性別差異基本消除,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深入人心,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中女性在校生比例均保持在50%以上。城鄉差距、區域差距、校際差距逐步縮小,均衡程度不斷提高,包括女性在內的所有教師和學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

資料圖:西藏自治區婦產兒童醫院
第三,西藏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比例顯著提高。全區干部隊伍中女性占48.51%;西藏出席黨的二十大代表、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中女性占比分別達39.29%、28%和29.62%;出席西藏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代表、十二屆自治區人大代表和自治區政協委員中女性占比分別達32.43%、30.6%和28.6%;村(社區)“兩委”班子100%有女性成員,村(社區)婦聯主席100%進入“兩委”班子。
第四,婦女參與經濟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女性就業人員占全部就業人員的40.2%,事業單位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中的女性比例占44.5%,執行《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的企業比重達89.3%。目前,西藏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現代農業專業技術人員中女性比例不斷提高,婦女參與經濟社會地位顯著提升,在抗震救災、疫情防控等突發性重大工作中貢獻“她力量”。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女高校畢業生、農牧區留守婦女、殘疾婦女等群體就業創業培訓和援助力度,婦女就業規模持續擴大。

資料圖:西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婦女代表
第五,婦女兒童生存環境得到改善。美麗西藏建設持續推進,為婦女兒童提供了更好的自然環境,更高的生活質量。全區城市建設綠化覆蓋率40.8%,城市污水處理率93.24%,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9.34%,農村自來水普及率67.8%,全區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9.54%和99.67%,從珠峰之巔到金沙江畔,從羌塘草原到邊境村鎮,“互聯網+公共服務”全面融入婦女兒童生產生活。
第六,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西藏源頭維權機制更加健全。建立自治區級法律援助站4家、巾幗心理咨詢站2個、培養婦女人民調解員3000多人、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委員會81個、建立“婦女兒童維權服務崗”696個、婦女兒童維權合議庭31個,建立自治區級婦女議事會示范村8個、成立議事會村805個、開展婦女議事活動2000余場次。全區74個縣(市、區)全部開通“12338”法律援助服務熱線,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網絡基本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全面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七,婦女兒童和家庭建設不斷提升。全區各級婦聯組織參與建設的城市社區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105個,參與建設的農村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402個,城鄉社區“兒童之家”148個,尋找揭曉自治區“最美家庭”899戶。持續開展“紅色經典”進家庭、親子閱讀、“家和萬事興—家教家風巡講”等活動,分享紅色故事和優秀家教家風,教育引導廣大家庭傳承紅色基因、一心向黨、科學教子。
第八,婦聯組織和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增強。西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自治區婦聯系統組織建設不斷加強,“三新”領域婦聯組織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不斷擴大,各級婦聯組織的政治引領力、組織凝聚力、工作影響力和群眾服務力顯著提升,橋梁紐帶作用發揮更加充分。(中國西藏網 記者/趙振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