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之際,讓我們一同走進西藏農牧民家里,透過映襯著時代滄桑巨變的家庭影像,聽他們講述一個個凝刻瞬間的背后故事,共同感受社會發展進步帶給普通家庭的律動。
來自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札布讓村的扎次,分享了他的故事。
我是1983年參加的縣車隊。因為當時我還沒有駕駛證,所以只能作為司機的助手到處跑。在縣車隊干了一年左右后,1984年年初我離開了車隊。第二年我拿到駕照,我也可以自己開車跑運輸。

這是我和二女兒在過新年。我喜歡騎馬,當天有一場賽馬,我騎著小舅子的馬參加比賽,獲得第一名。那天特別開心。
在拿到駕照那年,我買了第一輛車,是一輛新式解放。之前縣里也有一些汽車,但絕大多數是大車,而且是老式解放。記得那年整個札達縣只有3輛新式解放車,我的就是其中之一。買車花了1.9萬,我自己攢了點錢,加上銀行貸款才湊齊錢款。當時,1萬元已經是很多錢,有“萬元戶”一說。

東風汽車
我的主要工作是跑運輸,到各處工地運送沙子、鋼筋,給鄉里的商鋪拉貨,把縣里的青稞運到地區糧食局,又從地區糧食局拉大米到縣里。就這樣干了兩年后,1988年,我結婚了。因為我是入贅,所以把那輛車留在家里,自己又花2萬元左右買了一輛黃色的東風車。這輛車我大概開了三四年。

這是開東風車從新疆拉樹苗回來的路上。我左邊這位漢族同志是我當時的助手。
照片中的這輛車是村子的車,我們當時是去新疆買樹苗。我和我們村的一位領導,還有一位漢族助手。那時候汽車還需要時不時加水。

隨著公路建設不斷提升和老百姓生活條件改善,有私家車和摩托車的人家也越來越多。
20世紀90年代末,我賣了東風車后又買了一輛車。新車是一輛新式解放車,老式解放車的主駕和副駕各有一塊玻璃,而新式解放車只有一塊大玻璃。這輛車一直開到2005年。當時大巴車還并不多,所以很多人都會租車去地區或其他地方辦事。我覺得這是個好機遇,所以買了一輛小車,從札達到阿里地區需要150元到200元。后來,這輛車又賣給一位康巴商人,自己買了一輛皮卡車,一直開到2016年?,F在這輛黑色皮卡車是2016年買的。

我手里的這臺手機是當時的新款,個頭較大,像個對講機。

這張照片是我女兒和一個親戚家的孩子,小孩兒在幫我掏耳朵。我們村離古格遺址很近,而且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有很多家庭旅館。我們家很多照片都是住店游客拍照后寄回來的。

這個是太陽灶,大概是2000年左右,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一臺。我們屬于半農半牧,生火用木材,消耗很大。有了這個太陽灶后,不用木料,而且也很方便。但由于存在火災隱患,后來就沒用。我們現在住的這套房子是2018年新建的,照片中的是2018年前的房子。
可以說我開了一輩子的車,而且也算我們這里開車比較早的。年輕時我開著車步入社會,壯年時我開車補貼家用?,F在70歲,汽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年輕時交通工具只有馬,那時候不敢想象每家每戶都有車開。
現在我和家里人不愁吃也不愁穿,這些都是共產黨的恩,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中國西藏網 口述/扎次 撰稿/達次 桑吉 楊加才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