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8月17日,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主辦,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科研業務辦公室、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研究所、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承辦,西藏農牧大學協辦的第五屆青藏高原發展論壇暨“中國式現代化的西藏實踐——發展歷程與理論探索”學術研討會在西藏林芝米林市舉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科研業務辦公室主任胡紹皆,林芝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鄧曉紅,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楊建惠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來自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西藏農牧大學和相關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50余人參加研討會。

圖為第五屆青藏高原發展論壇暨“中國式現代化的西藏實踐——發展歷程與理論探索”學術研討會現場 攝影:趙振宇
本屆論壇以“中國式現代化的西藏實踐”為主題,既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的實際行動,也是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建院40周年的學術盛宴。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作為國家涉藏高端智庫,為中國式現代化的西藏實踐提供政策咨詢和學術支撐。西藏社科院建院40年來,亦已成為服務西藏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智庫力量。第五屆青藏高原發展論壇在西藏林芝的舉辦,不僅讓各領域專家學者為林芝發展把脈問診、建言獻策,更將深化各研究機構間的合作、開拓創新,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續寫西藏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以及青藏高原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

圖為參加本屆論壇的專家學者合影 攝影:趙振宇
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徐伍達、鄭州輕工業大學教授李國政、西藏民族大學教授更登磋、四川大學副教授楊帆、青海省海西州融媒體中心編委會副主任東主才讓、成都師范學院教授陳波、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才項多杰博士等作主旨發言,與會專家學者還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組討論。
經過主旨發言和分組研討,與會專家學者形成了如下共識: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西藏實踐離不開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方向指引和貫徹落實。與會專家學者的發言深入貫徹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凸顯了鮮明的政治性和時代性。二是中國式現代化在青藏高原的推進過程中,仍有一些議題亟待關注和深入開展學術化研究、學理化闡釋。如中國式現代化在西藏實踐經驗的學理化、中國式現代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涉藏地區的有機銜接、促進西藏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問題、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的西藏地方配套問題等。

圖為分組討論現場 攝影:趙振宇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特別是民主改革以來,我們用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來形容整體的社會的變化,自治區成立以來我們西藏又實現了一個全方位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城鄉關系也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徐伍達圍繞《西藏推進高原城鄉融合發展研究》做了主旨發言,他認為第五屆青藏高原發展論壇在西藏的舉辦,為區內外學者提供了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不僅是西藏社科院開門辦院、合作辦院的體現,也讓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合力為做好新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做出一些基本貢獻。

圖為第五屆青藏高原發展論壇現場,徐伍達正在做主旨發言 攝影:趙振宇
“我是常年在西藏鄉村走村入戶的一個三農研究者,我這次在會議里分享的內容是咱們西藏九大產業之中的核心產業,也就是高原特色農牧產業如何產和如何銷的內容。今天的學術研討會,是一個很好的學界、政界交流的平臺,可以讓學者的研究成果更好的轉換為服務地方發展的實用貢獻。”西藏民族大學教授更登磋說。

圖為西藏民族大學教授更登磋正在做主旨發言 攝影:趙振宇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楊濤介紹,與往屆相比,本屆論壇有以下兩大特點。第一,在參會人員上有更多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作為藏學后備力量參與,在主旨發言階段吸收了更多青年學者,形成了老中青以及不同職稱級別學者參與的格局。第二,在會議主題上,從以往的“鄉村振興”變為了“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更大的研究領域,將更好發揮協調全國藏學力量的使命。
會后,與會學者赴林芝米林市紅太陽家庭農場、幫仲村、朗達村和巴宜區嘎拉村調研,深入了解當地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就業增收、人居環境和邊境村建設等情況。(中國西藏網 記者/趙振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