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日喀則定結縣吉堆村,盛夏清晨的寒意未散。村醫貢嘎旦增已背著藥箱走向重建工地,為施工隊員測量血壓;田埂邊,村民次旦輕撫自家新封頂的抗震房墻體,臉上洋溢著笑容;村支書次仁平措正緊鑼密鼓地籌備望果節和40萬元集體經濟分紅儀式。半年前定日6.8級地震的傷痕猶在,這座雪域村莊正用辛勤的汗水重建家園。

圖為維修加固班組工作人員正在搭架放線
工地變課堂,廢墟上崛起“造血”能力。鋼筋碰撞聲在統規分建的工地上回響。“以前握鋤頭的手,如今一天能掙300元!”村民仁增熟練地綁扎著鋼筋。駐村工作隊創新“專業帶訓+本地參與”模式,讓重建現場成為技能熔爐:5人晉升技術骨干,11人成長為熟練工,40人掌握基礎技能,56人精通鋼筋綁扎等技藝,累計創造勞務收入超12萬元。“學到真本事,走遍高原都不怕。”仁增的話語透著新的底氣。

圖為封頂儀式上村民為施工隊工作人員獻哈達
健康守護網,筑牢重建防線。月初頂層澆筑時,施工隊員老張不慎踩中鐵釘。駐村工作隊立刻協同村醫貢嘎旦增現場處置,全程跟蹤治療確保傷口未感染。貢嘎旦增的足跡遍布工地,開展健康服務5輪,測量血壓47人次,發放常用藥品30余份,覆蓋200余人。鄉衛生院院長為19名群眾定制慢性病方案,藏醫拉姆的“呼吸調節法”更有效舒緩了70余人的心理焦慮。

圖為村醫開展“工地送診服務”
政策潤心田,數據里的民生溫度。望果節豐收儀式上,43戶村民共享生態合作社25萬元收益,戶均增收5800余元。“以舊換新”等政策有效減輕了受災群眾負擔。確布鄉干部巴桑普赤主持的政策宣講會吸引60余村民,她結合實例詳解社會保障、衛生健康等56項補助政策,清晰勾勒出村民的權益邊界。

圖為吉薩自然村望果節暨分紅儀式現場
同心筑家園,團結凝聚力量。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尼瑪次仁的“重建家園 永感黨恩”宣講,將“看著北斗星走不迷路,跟著共產黨走會幸福”的信念深植人心。理發師志愿隊為70余名施工隊員和群眾提供免費理發按摩服務。

圖為“重建家園 永感黨恩”宣講現場
秋風拂過吉堆,新房潔白的墻體映襯著湛藍天空。駐村工作隊的記錄本里,技能培訓56人、健康服務5輪、游客救助12次——這些數字承載著“人民至上”的千鈞重量。沒有豪言壯語,只有4300米高原上堅實的腳印。待9月最后一批帳篷收起,雪域家園的重生傳奇,將譜寫下溫暖的篇章——定結大地之上,格桑花正迎風怒放。(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李昊峰 記者/德吉卓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