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會議現場 攝影:賈華加
人工智能賦能包蟲病診療,是一把用科技破解高原醫療難題的利劍。本次大會聚焦AI賦能高原包蟲病診療相關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預防、診斷、治療和清滅包蟲病及其他高原疾病,不斷總結研究成果,推進成果轉化,更好地服務于高原人民。
近年來,青海省包蟲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從三江源頭到廣袤牧區,“消滅存量,遏制新發”的綜合策略結出碩果,流行區患病率顯著下降,患病人群救治率顯著提升,防治知識知曉率大幅攀升,無數家庭因此遠離了包蟲病的陰霾。

圖為啟動儀式現場 攝影:賈華加
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所長李石柱說,包蟲病曾讓畜牧區群眾談之色變,自2015年北京同心共鑄公益基金會攜手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啟動清滅行動以來,走出了一條“醫療幫扶+科研攻堅+社會動員”的特色之路,AI賦能包蟲病清滅行動3.0是傳承更是新生,讓我們用行動為號角,用AI織就防護網,用數據筑起健康墻,共同書寫包蟲病防治新征程。
“同心·共鑄中國心”醫學專家團主席、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認為,高原包蟲病的清滅之路依然面臨嚴峻挑戰,廣袤的牧區地廣人稀,篩查隊伍難以覆蓋每一頂帳篷;基層醫療力量不足,復雜手術仍需千里奔波;人畜共患的特性更讓傳染源管控如履薄冰。這些高原特有的困難,如同橫亙在健康之路上的雪山。
董家鴻說,突破高原屏障,贏得最終勝利,我們亟需注入新的智慧動能,開辟新的技術路徑,這正是我們今天匯聚于此的核心議題AI賦能。AI技術將持續賦能終末宿主管理、早期篩查、復雜疾病決策、精準治療以及康復管理的包蟲病清滅全流程管理。
“希望通過頂尖的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高原包蟲病防治,為包蟲病清滅行動帶來革命性的提升。”董家鴻說。

圖為AI診斷模型 、超聲設備捐贈儀式現場 攝影:賈華加
清華大學副校長王宏偉認為,AI賦能包蟲病清滅行動要研發智慧防控與健康管理系統,實現包蟲病早篩早診早治的全流程人工智能賦能。同時,要搭建算力支撐基座,通過云技術讓優質醫療資源“云下沉”,構建覆蓋省-市(州)-縣-鄉四級的算力網絡。此外,要發起公益組織以及志愿服務隊伍,讓更多社會公益力量加入行動中來。
青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史元春說,在包蟲病防治領域,AI驅動的超聲智能識別、影像分割分析、病例知識圖譜構建等技術已取得重要突破,為疾病的早期發現與精準干預提供了強大支撐。更重要的是,AI能有效打破地域與資源壁壘,為高原牧區群眾帶來更加公平、高效、可及的優質醫療服務。
史元春說,此次AI賦能包蟲病清滅行動3.0的啟動,是前沿科技與公益事業再一次的深度攜手,更是“科技向善”理念的生動實踐。我們期待以此次大會為契機,進一步深化“產學研醫用”協同創新機制,持續拓展人工智能在包蟲病綜合防控中的多元化應用場景,攜手打造具有標桿意義的“AI+包蟲病”防治中國方案。(中國西藏網 記者/賈華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