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有一個因“環保衛士”杰?!に髂线_杰而被人們熟知的地方——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索加鄉。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新時代的干部群眾傳承著老一輩的光榮傳統,守正創新,奮力書寫著新的篇章。其中,“生態鄉長”老沙開周就是索加鄉生態保護與發展的一個杰出代表。
老沙開周,1982年7月出生于玉樹市。自2013年6月踏上索加鄉這片土地,他便與這里的生態保護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多年來,他在索加鄉和立新鄉之間輾轉任職,但始終心系索加的生態發展。2021年5月,他再次回到索加鄉,擔任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同時兼任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索加鄉保護站副站長、總河湖長,肩負起更為重大的生態保護責任。
老沙開周深知,保護好這里的生態環境,就是守護好人類的寶貴財富。他始終將“生態優先”的理念牢記于心,常常向身邊的同事和牧民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我們必須堅守的生態理念?!?/span>
索加鄉是長江源頭生態保護的關鍵區域,煙瘴掛則是眾多高原野生獸類和飛禽的棲息地。為了加強對煙瘴掛的保護,2021年,老沙開周與70高齡的莫曲村黨支部書記香巴求培共同努力,與村民簽訂了保護條約,相關措施得到了有力執行,監管工作細致到位,至今煙瘴掛區域無一人、無一畜違規進入,為野生動物創造了一個安全、寧靜的家園。
索加鄉擁有2039名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生態管護員,他們是索加鄉生態保護的重要力量。老沙開周深知這一群體對于索加鄉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重重要性,因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生態管護員的管理工作中。每年四次的巡查,他從未缺席;每年年末的總結大會,他精心組織,通過總結經驗、表彰先進,激勵著每一位管護員積極履行職責。對于在救助野生動物、保護草山植被河流等方面表現優秀的管護員,他給予及時的獎勵,讓他們的付出得到認可;而對于責任落實不力的管護員,他則嚴格處罰,絕不姑息。正因如此,牧民們親切地稱他為“黑臉包公”,他們心里明白,老沙開周的嚴格要求,是為了索加鄉生態環境的長遠發展。

圖為老沙開周(左)在當曲村管護員家中了解相關工作
在鄉黨委的領導下,老沙開周積極投身于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建設,大膽創新,將索加鄉科學地劃分為七個保護區,猶如一張嚴密的生態保護網,為不同的野生動植物提供了針對性的保護空間。同時,通過當曲村的藏羚羊、鳥類保護節,君曲村的藏野驢保護節,牙曲村的雪豹保護節,莫曲村的野牦牛保護節等特色活動,增強了當地牧民的生態保護意識,傳承和弘揚了索加鄉的生態文化。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移民搬遷工作,對于長期生活在“天邊的索加”的牧民來說,意義非凡。孩子們在縣城能夠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老人們也能安享晚年,這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為了讓進城牧民能夠安居樂業,他們在縣城建立了索加鄉工作站,專門為進城牧民服務,及時解決他們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在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莫曲村成立了煙瘴掛生態畜牧業合作社,主要對接敬老院,已有153名搬遷戶實現了長期穩定就業。該合作社實行“多勞多得”的模式,通過與索加鄉黨委政府、寺院、牧戶的“訂單式”銷售,社員們的收入較為可觀,每月工資最高可達3000元左右,少的也有1800元左右,成為了進城牧民創業的典范。牙曲村成立的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同樣成績斐然,每年分紅60萬元至80萬元,每戶平均收益4000元至5200元,讓牧民們切實享受到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
在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中,老沙開周和他的伙伴們始終沖在最前線,積極參與公園內的日常巡護工作,索加核心區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他們忙碌的身影。老沙開周憑借著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和敏銳的觀察力,對多種瀕危野生動物的習性、蹤跡等了如指掌,對藏羚羊、雪豹、黑頸鶴等珍稀物種的生活習性和活動規律如數家珍。在索加鄉的日常巡護期間,他帶領團隊組織生態管護員成功救助了8頭藏野驢、4只雪豹、6只藏羚羊。

圖為老沙開周拍攝的野牦牛
2023年冬,老沙開周帶領巡護小隊在海拔5300米的唐古拉山脈執行任務時,發現一只被困冰裂縫的成年金絲野牦牛,腿部已被冰棱劃出深長的傷口,若不及時施救,它不僅會因失血過多和低溫而喪命,還可能引發狼群聚集,進而威脅周邊的生態平衡。老沙開周迅速組織隊員展開救援行動。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他們不畏艱難,齊心協力,經過數小時的努力,終于成功將野牦牛救出,并及時進行了救治,使其脫離了生命危險。
2025年,他和鄉黨委書記東周巴丁根據生態管護員的反映,得知一只雪豹幼崽因意外受傷瀕臨死亡,立即聯系三江源國家公園,并將雪豹幼崽送往省城西寧野生動物救助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雪豹幼崽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救治。這一事件受到了全國網民的廣泛關注,成為了人們熱議的“凌小蟄”康復記,也讓更多人了解到索加鄉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圖為老沙開周拍攝的雪豹
面對黑土灘面積不斷擴大,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生存空間的嚴峻問題,老沙開周主動作為,積極參與黑土灘治理、退化草原補播等生態治理工程,將索加鄉劃分為4大保護片區和64個保護分區,帶領工作人員深入廣袤的草原,改良土壤。在治理過程中,他不斷學習先進的治理技術和方法,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議。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曾經滿目瘡痍的黑土灘逐漸被綠色植被所覆蓋,草原植被蓋度大幅提高,索加鄉的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老沙開周還特別重視濕地保護工作,定期對濕地進行巡查,密切監測濕地水質和生物多樣性變化情況。一旦發現有在濕地周邊違規放牧、排污等行為,他會及時制止,并嚴肅處理。
老沙開周,這位“生態鄉長”,以他對生態事業的無限熱愛和執著追求,在索加鄉這片土地上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默默奉獻,書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無私奉獻、無悔擔當、無畏堅守、無愧時代”的紅色索加新篇章。(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才仁當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