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8月14日,西藏自治區文物局在拉薩召開西藏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聚焦近五年來西藏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進展,通報了西藏考古工作規劃等相關內容。
圖為西藏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現場 攝影:趙振宇
據介紹,近五年來西藏自治區累計開展各類考古調查發掘項目130個,其中主動性考古調查和發掘項目共37個,搶救性考古發掘項目16個,配合基本建設考古調查和發掘項目77個。
通過一系列考古項目的實施,在各省市兄弟單位的積極參與和支持配合下,西藏文物考古事業在舊石器、新石器、佛教、歷史時期考古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發現,基本摸清了文物資源狀況,建立了考古學文化序列粗略框架,提升了考古發掘和學術研究水平,構建了西藏地區史前物質文化史發展脈絡。同時,在人才隊伍、學術科研、文物保護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具體體現在:一是文物考古工作的地位得到新提升。國家和西藏自治區出臺了有關考古工作的一系列相關政策和規劃,文物考古工作作用越來越凸顯,地位越來越突出,已經成為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基礎工作。二是文物考古成果社會效益實現新突破。桑達隆果墓地榮獲“2020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深刻認識西藏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尼阿底遺址、故如甲木墓地等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在文化旅游、社會教育、公眾服務等各方面也發揮著積極作用。三是文物考古研究取得新成果。組織開展了絲綢之路南亞廊道、唐蕃古道等一系列考古調查,特別是2018年以來組織開展的阿里地區文物考古工作,在舊石器考古和早期金屬時代考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出版了《西藏文物志》系列叢書和一系列學術成果。四是西藏考古文化序列的構建邁出新步伐。在舊石器時代、早期金屬時代(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7世紀)、歷史時期等考古方面發現和出土了大量遺址、文物,有力證明了西藏自古就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代中央政府有效治理西藏的歷史實事。
下一步,西藏自治區文物局加大區域性考古力度,構建區域文化序列;加強科技運用,探索高原考古理論;服務國家安全,積極開展邊境考古;強化保護措施,提升現場保護力度;加快成果轉化,發揮公眾教育功能;加強基礎建設,建立健全體制機制。
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還就《西藏考古工作規劃(2021-2035年)》的具體工作任務,“考古中國”西藏文物考古項目進展情況,長江流域(西藏境內)文物資源調查情況進行介紹。(中國西藏網 記者/趙振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