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昌都市芒康鹽井古鹽田 攝影:格桑西然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鹽井納西民族鄉是“茶馬古道”上璀璨的明珠,當地鹽泉資源豐富,產鹽歷史悠久,至今仍保留著世界上古老獨特的制鹽曬鹽工藝。如今,這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受到地方立法保護,《昌都市芒康鹽井古鹽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2023年6月1日起實施。
位于川、滇、藏三省區交界處的鹽井鄉,過去缺少耕地,灌溉十分困難,鹽井人只能用騾馬將鹽馱運到周邊地區,用鹽巴換取生活的必需品。現代交通的四通八達,為鹽井鄉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當地鹽民傳統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悄然改變。盡管便捷的電商物流足以讓游客買到全國各地所產的造價更低、品質優良的鹽巴,但是人們還是樂此不疲地奔往鹽井,購買當地桃花鹽、雪花鹽用作收藏或食用。當地鹽民足不出戶也能銷售鹽巴的同時,在家門口還辦起了農家樂。鹽好,當地風景更好——在以藏族為主、納西族占四分之一,藏傳佛教信仰與天主教信仰共存的鹽井,不僅可以觀賞到古鹽田這道世界上獨有的人文景觀,還可以看到手工制鹽、原始勞作的全過程,體會到當地鹽民勤勞淳樸、多民族和諧共處、多種文化交融共存的民風民俗。
文化就是鄉村底蘊,資源就是發展稟賦。瀾滄江兩岸層層疊疊建起的上千塊鹽田,過去只是鹽井人賴以生存的鹽地,如今是攝影家眼中層次豐富的天然眼影盤,游客心中大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當地鹽民發展鄉村旅游、廣泛溝通外界的金字招牌。保護古鹽田就是保護祖先傳承千年的制鹽工藝,就是保護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就是保住鹽民增收致富的金飯碗,這已經成為當地政府和群眾的普遍共識。
芒康縣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古鹽田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對鹽田中的木制立柱和曬鹽場地進行了加固保護。2008年,井鹽曬鹽技藝被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芒康縣鹽井古鹽田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芒康縣正在積極推進鹽井古鹽田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創建工作,《條例》是該項創建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其頒布和實施將為管理保護、合理利用、活態傳承鹽井古鹽田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據。
茶馬古道已不再艱險,多少往事已銷聲匿跡,當年不絕于途的馬隊已被熱鬧的汽車所代替,唯有古鹽田這個依舊“活”著的歷史文化資源千年不變,演繹出一組組由鹽田、鹽女、陽光、和風構成的杰作,定格在人們驚喜的眼眸中,傳承在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中國西藏網 文/易文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