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一系列關于宗教工作的新理念新舉措,回答了新時代怎樣認識宗教、怎樣處理宗教問題、怎樣做好黨的宗教工作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2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全面總結宗教工作的成績經驗,系統闡述了新時代宗教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強調要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促進我國宗教健康傳承。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也是一個多宗教國家,宗教關系是我國政治領域和社會領域中的重要關系。在我國,宗教關系包括黨和政府與宗教、社會與宗教、國內不同宗教、我國宗教與外國宗教、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的關系。中國立足本國國情,結合宗教發展變化和宗教工作實際,始終堅持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權利,滿足信教公民正常宗教需求,依法管理宗教事務,防范和打擊宗教極端,并發揮宗教界作用,良性循環構建了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促進我國宗教健康傳承。
長期以來,黨和政府與宗教界的關系和諧融洽。中國共產黨堅持以“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則處理同宗教界的關系,同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線不斷鞏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關于宗教工作的新理念新舉措,為中國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6年4月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宗教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2021年12月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九個必須”,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如何認識宗教、如何處理宗教問題、如何做好黨的宗教工作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總結歷史和現實經驗,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對待宗教。目前,中國約有上萬名宗教界人士擔任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表、委員,積極參政議政,實施民主監督。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下,中國共產黨同宗教界結成統一戰線,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促進我國宗教健康傳承。
長期以來,社會對宗教持包容態度。宗教是人類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存在于社會之中。我國不僅有發端于中國本土的道教,還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傳入的世界性宗教,以及其他一些民族性、區域性宗教和民間信仰,各宗教發展歷程、信教群眾數量各不一相同。中國歷來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堅持從本國國情和宗教實際出發,對待各宗教一律平等,一視同仁,充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在宗教場所方面,各類宗教團體健全齊備、宗教活動場所得到依法保護、宗教典籍文獻依法出版、宗教工作體制機制日益健全;宗教教職人員方面,社會保障更加有力,宗教界努力對教義教規作出契合國情和時代要求的闡釋,積極從事公益慈善活動,法治宣傳教育持續推進;參政議政方面,宗教人士積極參與,宗教界牢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中國文化主張以和為貴,求同存異、兼容并蓄,社會對宗教持包容態度,各宗教繼承和發揚中國化、本土化的傳統,自覺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履行社會責任。
長期以來,各宗教積極開展交流對話。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佛教協會、中國道教協會、中國伊斯蘭教協會、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等全國性宗教團體及其地方性宗教團體相繼成立。我國宗教在堅持中國化方向的道路上不斷進行新的探索,積累成功經驗,形成新的優良傳統。如今,不同宗教間相互尊重、相互學習,開展對話交流,開創了“五教同光,共致和諧”的新境界,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對話模式,增進了相互之間的理解和友誼。
長期以來,宗教領域國際交流廣泛開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我國宗教在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宗教界廣泛參與涉及不同文明、信仰與宗教的國際性會議和組織活動。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成功舉辦世界佛教論壇、伊斯蘭文化展演、中國教會圣經事工展等對話交流活動,促進民心想通,文化交融,增進了我國與各國人民的交往和友誼。
長期以來,信教和不信教公民和睦相處。在中國,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都相互尊重、和睦相處。他們都是中華兒女,沒有本質上的差異,不信教公民尊重信教公民的宗教信仰,不歧視和排斥信教公民;信教公民尊重不信教公民的信仰選擇。在多數公民不信教的地方,少數信教公民的合法權利得到尊重和保護;在多數公民信教的地方,少數不信教公民的權利同樣得到尊重和保護。
在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我們堅信,我國宗教及宗教界人士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用實際行動為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促進我國宗教健康傳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中國西藏網 文/周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