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索縣位于那曲市東北部,地處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是西藏北部少數較開闊的河谷區。她與嘉黎縣和巴青縣、比如縣,稱之為那曲市的“東四縣”。
據索縣藏醫院院長扎西多杰介紹,索縣藏醫院于1987年正式成立,于2018年12月正式成為了二級甲等民族醫院。如今,在藏醫藥專家旦松扎巴的精心教導下,醫院醫療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現有西藏自治區享有聲譽的民間藏醫藥專家2人,享有高級職稱者3人。
圖為索縣藏醫院大門 攝影:扎西多杰
圖為著名藏醫藥專家旦松扎巴正在號脈 攝影:羅布扎西
據了解,該縣藏醫院設有6個行政職能科室、8個臨床科室、3個醫技科室、1個全國名藏醫專家傳承工作室、2個市級重點???。醫院核定事業編制27名,現有職工76名,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5名,行政后勤人員31名。高級技術人員3名、中級技術人員8名、初級技術人員11名、2名歷算師;自治區級名老藏醫2名、1名博士、1名碩士。
圖為縣級二級甲等藏醫醫院銘牌 攝影:扎西多杰
圖為索縣藏醫院科室導向圖 攝影:扎西多杰
“脈瀉療法”是藏醫十八大治療實踐中技術流程繁雜,具有特殊療效的瀉治方法之一。十七世紀以來,由于種種原因,“脈瀉療法”的發展受到了嚴重阻礙。西藏和平解放以后,黨和國家對民族醫藥大力支持,旦松扎巴主任醫師通過多年臨床實踐和努力,促使“脈瀉療法”獲得新生,并于2019年7月24日召開首屆藏醫“脈瀉療法”學術研討會,擴大了“脈瀉療法”的影響范圍。目前,催泄療法、鼻藥療法、鼻瀉療法、頭瀉療法、催吐療法、結目球計等均在臨床上應用并形成優勢病種的診療規范,促使傳統藏醫藥不斷適應新時代醫療服務需求。
圖為首屆藏醫“脈瀉療法”學術研討會現場 攝影:羅布扎西
圖為首屆藏醫“脈瀉療法”學術研討會現場 攝影:羅布扎西
圖為縣藏醫院脈瀉治療大樓 攝影:羅布扎西
據院長介紹,索縣藏醫院先后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規范化醫師培訓協同醫院”等。在醫務人員的不懈努力下,研制了“珍珠七十丸”“仁青金剛丸”等二十多種藥品以及本院特色的瀉療藥“十味提布丸”“七味斑瞀丸”“九味甲如丸”等十多種藥品,為廣大患者提供了優質高效的藥物,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評。
圖為索縣藏醫院的部分榮譽稱號 攝影:扎西多杰
圖為索縣藏醫院研制的部分藏藥 攝影:扎西多杰
談到未來,扎西多杰院長自信滿滿地說道:“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將繼續組織舉辦高質量的藏醫‘脈瀉療法’學術研討會,切實貫徹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方案(2021-2025年)》,為中醫藥振興發展、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動力而貢獻自己的力量。藏醫藥的發展,特別是與中醫藥的結合也將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積極貢獻?!保ㄖ袊鞑鼐W 通訊員/次旺邊覺 尕爾姐 本文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那曲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實調研組”供稿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