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走到農村,很可能已經和印象里截然不同。
去年在采訪過程中,我去到了多個省的鄉村,每次分享回顧鄉村走訪的經歷時,很多人都談到一個詞——羨慕。
在前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的路上,一路坦途,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的是鱗次櫛比的青瓦小樓。近年來,十八洞村對基礎設施進行了翻新,包括水、電、路改造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同時保持了苗族村寨的特色風貌與鄉土味道,“修舊如舊”,留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
除了獨特的苗族文化,十八洞村還有著秀麗的山水風光和豐富的生態資源,具備發展鄉村旅游的優勢。曾經貧窮落后的山野村落,已成為小有名氣的網紅帶貨直播點、動植物種養基地、苗繡合作社和鄉村旅游熱門景點,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相比7年前翻了九翻,大批在外“游子”陸續回歸家鄉開始了集體創富之路。
鏡頭再來到地處湖北省西部的宜昌市秭歸縣郭家壩鎮煙燈堡村。煙燈堡村位于長江西陵峽畔,面朝長江,“田間小火車”自動化軌道運輸系統改變山區橙農“肩挑背馱”的歷史,一鍵輕松運輸,實現了“果品運出去,肥料運進來”。
這里是臍橙栽培的適宜區,是天然的“水果保鮮庫”。近年來通過與科研機構、高校合作,果園實現了生產標準化、品種優質化、道路網絡化、水利管網化、栽培生態化、運輸機械化、經營組織化的高效生態模式,形成集生態、高效、觀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雛形。臍橙畝收入達1.5萬元以上,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庫區柑橘產業的提檔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發展鄉村旅游、現代化農業、農村電商……這幾個村子都以不同的方式,逐步探索打造新時代屬于自己獨特的鄉村品牌與致富道路。村民收入的增加只是這里生活變化的一部分。多年來,變化覆蓋了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物質生活到精神文明,鄉親們的生活肉眼可見的變得越來越好。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發布。文件提出,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充分發揮農業產品供給、生態屏障、文化傳承等功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面對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機遇挑戰并存,廣闊鄉村大有可為,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已經展開,廣大鄉村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中國西藏網 文/歐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