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組報道讓北京西郊的龍泉寺一下子火了。100多位高學歷僧人,來自北大、清華、中科院的碩士生、博士生的義工,這強大的“科技團隊”讓很多網民表示“活久見”,龍泉寺也因此被稱為“最強科研實力寺廟”。

有網民感慨“我出家都不夠資格”“萬念俱灰想遁入空門的我看了看手中的本科文憑,流著眼淚站在廟門徘徊了許久,最終還是默默地轉身離開!”“想出家無奈智商不給力!”。
龍泉寺還和騰訊公司之間有一段傳奇故事:據說幾年前,“微信之父”張小龍在龍泉寺西廂房小住,對有關微信研發的幾個技術問題苦思不得其解,一氣之下把資料撕得粉碎。一僧人進來打掃衛生時幫他把資料重新粘貼起來,還寫了幾行字,于是,世上就有了“微信”。

“怪才”張小龍很是“任性”,身為騰訊高級副總裁的他,常常以“起不來”為由拒絕出席深圳總部的例會。開始馬化騰說:“以后讓我的秘書叫你起來。”后來張小龍又嫌“路上太堵,怕趕不上” 。于是馬化騰每星期都派車來接他。
能讓馬化騰如此包容,除了有才,張小龍也很忠心。微信的啟動頁面設計一個人遠望地球,孤獨地遠眺人類的家園。這是一張真實的照片,用哈蘇照相機在4萬5千公里外拍攝的地球照片。通過這張照片,張小龍既致敬了老板馬化騰(天文愛好者),又不露聲色地展示了自己的文藝情懷。 如今,微信已有6億多用戶。在西藏的藏傳佛教寺廟中,僧人不僅利用微信聊天,還將其當做交流學經心得、分享修佛感悟的平臺。微信還使人更便捷地獲取有關西藏的訊息,并通過轉發等,迅速引起網民激烈討論,如近兩日盛傳的“裸女在西藏羊卓雍錯旁拍照”新聞事件等等。

但也有人認為,微信的使用,會讓人會產生貪嗔癡等種種煩惱。一旦有了看微信、刷微信的癮,想要改變也是相當困難。現在很多人吃飯走路,工作休閑,手里都拿著手機,不停地看微信,甚至有些出家人也是過度沉迷微信,嚴重影響自己的修行。過度沉迷于微信還會引發心理疾病,有一女子就被曝癡迷微信求贊變成心病,天天討贊被朋友疏遠。
張小龍曾說,現在大家花在微信的時間已經是所有APP里面最多的,“我們其實挺擔心這個事的” 。
然而在龍泉寺,僧人非公事所需不拿手機不用電腦不上網,有公事者可提出申請,在特定的時段內使用上述設備。目前整個龍泉寺過百人的僧團中獲準使用手機的不超過10人。
據說,龍泉寺有個身穿黃袍、會說佛經的機器僧,它身高近60厘米,能跟人語音對話,能明白簡單的指令。這個機器僧動不動就說“我去問問我師父”。看到了不,機器人都知道遇事不要動不動就找網絡,還是要多和身邊人交流!(中國西藏網 文/李艷 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