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偉大的變革》大型展覽 梳理中國醫療衛生大事記

圖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正門。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
中國西藏網訊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13日在國家博物館開幕,通過關鍵抉擇、壯美篇章、歷史巨變、大國氣象、面向未來等主題展區,運用歷史圖片、文字視頻、實物場景、沙盤模型、互動體驗等多種手段和元素,充分展示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發生的偉大變遷。
從1978年到2018年,改革開放正式邁入第40個年頭,回首我國各個領域那些翻天覆地的變化,醫療衛生領域絕對稱得上獨樹一幟。
從最初看病老三樣“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到如今的“B超、螺旋CT、血氣分析儀”;從“赤腳醫生”到頂級專家;從鄉村診所到“超級醫院”……四十年滄桑巨變,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飛速。
圖為從1965年成為赤腳醫生至今,張久良已經從醫整整50年。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1980年的赤腳醫生 象征著一個時代的符號
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赤腳醫生制度,曾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中國農村衛生工作的三大法寶。
20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從農村起步,舊有的農村合作醫療失去依托,并逐漸解體。以“赤腳醫生”聞名的中國模式,逐步淡出舞臺。
1981年我國人均預計壽命67.9歲
據《中國健康事業的發展與人權進步》指出,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1981年的67.9歲提高到2016年的76.5歲,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顯著下降。
1985年被稱為“醫改元年”
1985年,國務院批轉了原衛生部1984年8月起草的《關于衛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問題的報告》,這一時期醫改的基本思路是“放權讓利,擴大醫院自主權,放開搞活,提高醫院的效率和益”。
全國各級各類醫院開展了由點到面、由淺到深、由單項到綜合的改革。這一階段,醫院改革主要體現在: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改革醫院領導體制,實行院長負責制;實行以定員定編、干部職工聘任合同制、嚴格考勤并與工資獎金掛鉤、建立一定范圍內的人才流動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勞動人事制度改革。原衛生部決定停止使用“赤腳醫生”這個名稱,凡經過考試、考核且達到醫生水平的,成為“鄉村醫生”。
1992年,深圳率先進行了職工醫院制度改革 ,為我國醫療制度改革開了先河。
該年9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深化衛生改革的幾點意見》,文件要求:改革衛生管理體制,拓寬衛生籌資渠道,完善補償機制;轉換運行機制,推進勞動人事及工資制度改革;進一步擴大醫療衛生單位的自主權,使單位真正擁有勞動人事安排權、業務建設決策權、經營開發管理權和工資獎金分配權。
圖為安徽淮北礦業集團女工在展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證。攝影:黃世鵬
1998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 要求在全國建立覆蓋全體城鎮職工,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這標志著全國城鎮職工醫保改革的開始,也是我國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開始。
1999年,市場化的醫院改制在部分地區已付諸實施。
2001年10月,我國印發《關于完善城鎮醫療機構補償機制落實補償政策的若干意見》, 提出堅持和完善醫院藥品收支兩條線管理辦法,逐步降低藥品收入占業務收入的比重,積極穩妥推進醫院門診藥房改為藥品零售企業的試點工作等一系列弱化藥品收益對醫院的補償作用的措施。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其特色為財政補助+農民自愿,目標是2010年實現“基本覆蓋農村居民”。
2003年春夏之交,我國遭受了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 SARS疫情結束,中央政府宣布大幅度增加衛生防疫經費投入,在全國建設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特別是增加了對農村地區的經費投入。
2005年,醫院管辦分離模式開始在我國出現。 同年9月,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和江蘇無錫市醫院管理中心先后掛牌成立。
2009年億萬國民關注的新醫改方案正式公布, 提出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強化政府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的責任。
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障卡。圖片來源:中新網資料圖
截至2017年,我國基本醫保參保人數超過13.5億,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 2017年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450元,醫保目錄新增375個藥品,保障范圍不斷擴大,報銷比例不斷提升。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醫保合并,實行多年的新農合制度退出歷史舞臺。整合后,城市、農村參保人員不再一分為二,公平享有同一醫保制度。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織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 。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7歲。
健康狀況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經過40年的探索,40年的奮斗,40年的積累,中國醫療健康事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基礎公共醫療設施建設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提升。(中國西藏網 綜合/周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灑向雪域高原的光彩大愛
剛剛進入11月,大多數地區還沉浸于深秋,在西藏昌都,冬天已經悄然來臨,隨之而來的一場大雪覆蓋了這片圣潔的土地。[詳細] -
登巴村的新希望
“中鐵十一局來了以后,為我們村修了出村的水泥路、過河的便橋,施工用電牽到了村民家里,孩子們讀書的學校也添置了新電腦和新圖書,連去尼仁寺的路都被他們修好了。”[詳細] -
西藏4名先心病患兒成功“補心”
我區4名先心病患兒成功“補心” 11月30日從蘇州順利返回拉薩[詳細]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