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為何物?西藏自治區藏醫院主治醫師揭曉答案
中國西藏網訊 今年37歲的扎西加措來自西藏自治區藏醫院。13年前,他從青海大學藏醫學院畢業后,在西藏阿里地區改澤縣人民醫院藏醫科工作。2010年,他考入西藏自治區藏醫院,成為一名“治未病”主治醫師。
圖為扎西加措為患者診療。
“治未病”的理念不僅是“未病先防”
“人體的‘隆’、‘赤巴’、‘培根’三因素平衡才是未病健康狀態,如果一個因素出現問題,就會造成身體不適。藏醫預防養生保健,就是通過日常的調養,使身體內三個因素平衡,達到健康狀態,這就是藏醫中所說的‘治未病’。”扎西加措說。
“治未病”,根據字面意思就是治療未發生的疾病。其實不僅如此,“治未病”的理念有三點,分別是:未病先防治、已病防病變、愈病防復發。
“治未病”適用人群十分廣泛,扎西加措說:“亞健康人群和病后康復人群都可以了解一下‘治未病’的相關知識。”
圖為扎西加措為患者診脈。
要想身體好 飲食起居最關鍵 心態愉悅不可少
“很多疾病都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的,想要擁有好的體魄,平時的飲食起居都要注意。不僅如此,最重要的還屬自我心理調節。”扎西加措說,“不管什么時候,都保持開朗的心情和平和的心態,心情好了,身體就會自我調節。所以有些人病不重,卻因為心態不好很快就去世了,而很多擁有良好心態的癌癥患者看上去跟健康人沒什么差別,這就是心態的作用。”
在采訪中,扎西加措建議大家要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藏醫打招呼的時候,一般都會說‘祝您身心健康’,可見良好心態的重要性。希望能有更多人來了解藏醫預防保健,也希望每個人都能有好的心態和好的身體。”
圖為扎西加措義診。
難忘的診療 愿意配合診療 就是好的開始
作為藏區的醫生,在診療過程中往往承受著多重壓力,例如來自高原環境的制約,來自病患自身的不配合,來自病患家屬的不理解……
談及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診療經歷,扎西加措說:“有位病人, 62歲,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因為4年沒有活動過,下肢已經有些萎縮。”扎西加措與工作人員不得不到他家里進行診療,令扎西加措沒想到的卻是,病人當時表現出明顯的抵觸情緒。“他沒有接受治療的意愿,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只能盡力開導他。”最終在扎西加措極力勸說下,病患才伸出瘦弱的胳膊讓醫生把脈。
扎西加措回憶到,“以前在藏區有好多患者存在諱疾忌醫的心態,當時那個病患能讓我簡單地看一下,這給了我極大的信心,證明是一個好的開始。”后來,為了普及藏醫藥及養生知識,藏醫專家走進西藏電視臺藏語頻道,在健康類節目中講解基礎病防治、藏藥浴等藏醫藥知識等。扎西加措也是其中一員。
圖為扎西加措為患者診療。
近年來,隨著藏醫藥事業的不斷發展,國內外群眾對藏醫藥的認知越來越廣泛,藏醫藥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扎西加措感慨到,“如今,黨和國家對藏醫藥的重視,對包括藏醫藥在內的我國傳統醫藥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鼓勵。未來,我將繼續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病患解除痛苦,為弘揚藏醫藥傳承與發展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中國西藏網 記者/周晶 圖片由扎西加措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德格縣藏醫院:甘孜藏醫藥人才的孵化園
多吉和色吉專程從西藏自治區江達縣來到德格縣藏醫院買藥,“老人胃有點痛,買了幾盒帕英珠巴(藏藥名,治療胃病)”。[詳細] -
德格藏醫院:南派藏醫藥的傳承和發展地
11月22日,中國西藏雜志社通訊員培訓班學員一行來到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藏醫院參觀,在伍金丹增老師的講解下,詳細了解了藏醫藥的發展史,尤其是德格縣藏醫院的創建過程。[詳細] -
冬季流感高發 醫生教你如何預防
一陣風起,枯黃的樹葉從空中落下,行人不覺拉了拉衣領免得寒風溜入領口。街頭戴口罩的、穿雪地靴的人越來越多。穿過街道,不時能聽到耳邊傳來幾聲咳嗽聲。[詳細]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