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鑄中國心】甘南藏族小小男子漢的“救心”記
中國西藏網訊 “我們叫‘刀旦’,但是一點兒都不‘搗蛋’,今天表現真棒,阿姨再獎勵給你一個玩具。”對中日友好醫院的護士們來說,這個來自遠方的藏族孩子,懂事得讓她們心疼。“六歲的孩子,不管打針、輸液,還是做各種檢查,一次都沒哭過,我們看著都特別窩心。”負責照顧蘇奴刀旦的護士們都對這個小小男子漢疼愛有加。

圖為手術前醫護人員給蘇奴刀旦加油打氣。 攝影:孫健
蘇奴刀旦來自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患有先心病室間隔缺損。“我們也不知道兒子有心臟病,他從小身體就虛弱,經常流鼻血。四歲的時候送他去幼兒園,因為身體太差,只去了一個月就不去了。五歲的時候因為生病去醫院檢查才知道有先心病。”爸爸丁子扎西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大兒子生龍活虎,幾乎沒有生過病,小兒子竟然有先心病。

圖為手術結束后,丁子扎西問兒子“疼不疼”。 攝影:孫健
雖然心里十分擔憂,但是丁子扎西在兒子面前表現得盡量輕松。“我和兒子說好了,手術沒什么大不了的,不能哭,睡一會兒就出來了。”進手術室前,這個樂天派的爸爸還在跟孩子開玩笑,但是等待手術的過程卻是無比煎熬,他在手術室門口不停地走來走去,每當出來一位患者都會跑過去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兒子。

圖為鄭金剛教授(左一)在為蘇奴刀旦進行手術。攝影:孫健
據中日友好醫院心臟科主任鄭金剛教授介紹,蘇奴刀旦的室間隔缺損必須進行手術治療,否則會影響孩子發育,后期可能還會導致心衰危及生命。“這個孩子的室間隔缺損呈喇叭狀,最大處約8毫米,我們決定采用心臟介入手術,爭取手術創傷最小化。今天的手術非常成功,我們會告知家長后期的注意事項,也會對孩子進行隨訪,希望孩子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手術前,蘇奴刀旦雖然害怕但始終沒有哭。 攝影:孫健
“老婆,兒子手術結束啦,很成功,放心吧。”看到兒子平安地從手術室出來,丁子扎西第一時間向妻子致電,“孩子媽媽要在家里照顧大兒子還有八十多歲的奶奶,所以沒有一起來,她要是來的話。肯定會哭。”孩子手術成功,丁子扎西終于可以完全放松了。

圖為丁子扎西父子在天安門前。 圖片由丁子扎西提供。
“這次來到北京給孩子看病,真的要感謝政府和‘同心?共鑄中國心’組委會,還有很多好心人。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真的不知道怎么辦。”丁子扎西家在卓尼縣牧區,除了放牧,他還在青海的一家藏餐廳里當廚師,如果孩子沒有生病,他們的生活還算可以。但是這樣的疾病,如果沒有外界的幫助,足可以讓這個家庭陷入貧困。

圖為已經下班的護士來看望蘇奴刀旦。 攝影:孫健
據了解,住在同一病房的病友,得知蘇奴刀旦一家來自遙遠的甘南,主動提出帶他們去天安門游玩。“天安門只在電視上見過,聽說要去天安門玩,兒子特別興奮,玩兒的那天買了一面五星紅旗放在床頭。”不僅如此,病房的病友們還將各種零食、水果,甚至自己的飯卡送給刀旦。雖然蘇奴刀旦不懂漢語,但是他對每一個人都露出了憨厚的笑臉。

圖為手術成功后,配合手術的各科室醫護人員合影。攝影:孫健
“小伙子回來啦!真了不起……”看著蘇奴刀旦回到病房,其他病友都圍過來關心,就像迎接一位小戰士回來。“叔叔阿姨對你那么好,你就留在北京吧,我和爺爺自己回家。”丁子扎西看到自己的兒子那么受歡迎,忍不住又和兒子開起了玩笑。(中國西藏網 記者/孫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紅十字會不斷深化主業
據了解,人道救助工作是紅十字會面向困難群體開展的一項常規工作,是政府社會救助工作的重要補充。20年來,西藏人道救助領域亮點凸顯,打造了“互聯網+人道服務”的新局面。[詳細] -
【共鑄中國心】從“南”到“北” 先心病患兒架起民族團結橋
“來到北京就放心治療,這里的醫院是好醫院,醫生是好醫生,在家里得不到這么好的治療。你們要好好配合醫生,把孩子照顧好。”[詳細]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