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為愛奔跑

沈彧瀾,女,福州晉安區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2017年6月入藏支援。去年7月10日晚,她成功搶救了一名嚴重窒息的女嬰。50天后,藏族媽媽帶著孩子來探望沈醫生(見上圖)。
【背景】兩年來,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先后派出246名專業技術人才到昌都開展支援任務。專技人才涵蓋了醫療、教育、城建、交通、環保、農林畜牧、廣播電視、旅游等方方面面,他們克服海拔高、條件艱苦、高寒缺氧等困難,工作上一絲不茍,專業上精益求精,精神上積極奉獻,為昌都醫療、衛生、文化、交通等各個領域注入了新活力、作出了新貢獻。他們聚焦解決民生短板,把支援重點向民生、向基層、向困難群眾傾斜,多辦惠民生的實事好事,讓各族群眾更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他們聚焦落實精準扶貧,堅持因地施策、因人施策,加快提升農牧民收入水平,支持和幫助昌都打贏脫貧攻堅戰。他們聚焦增強造血功能,幫助昌都引進先進技術和科技項目,注重抓好業務和專業技能“傳、幫、帶、教”,幫助昌都培養本地人才,打造一支永遠帶不走的隊伍。他們聚焦推進交流交融,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深化閩昌交流合作,促進兩地之間、民族之間友誼升華、感情升溫。福建援藏專技人才的無私奉獻,得到當地各族干部群眾的認可和好評,樹立了福建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
去年6月底,我和我的兩位隊友有幸加入了福州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來到八宿縣人民醫院工作。西藏八宿縣,海拔3260米,雪域高原,對于每一位來自幾近零海拔地區的援藏醫生來說,分分鐘都意味著考驗。來自福州市孟超肝膽醫院急診科的余新華醫生,口唇長期紫紺,夜夜需要吸氧才能入睡。連江縣醫院外科的鄭丁明醫生來到高原后,患上了高血壓病,年僅30出頭的小伙子,卻日日需要口服降壓藥來維持正常的血壓。盡管身體有種種不適,哪怕是承受著劇烈的高原反應,我們的心里卻感到莫大的滿足:我們的到來,改變著無數藏族同胞患者的命運。作為援藏醫生,來到這里,除卻生命,我們看淡一切。著名詩人倉央嘉措曾經說過:“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閑事?”是的,我們正是本著這樣一種態度,站在世界的屋脊,感受身為醫者的職業高度。
援藏以來,我們3位醫生經歷了許多驚心動魄的搶救和生離死別的場景,讓我們對生命更加敬畏,也使我們感到肩頭責任之重大。八宿縣地處318國道沿線,這里道路艱險,著名的天路72拐就在縣城附近,許多內地游客慕名而來。每天我們都會遇到車禍的患者、施工遇險的工人、發生高原反應的外地游客……在內科余大夫手里治愈的肺水腫的病人已經數不清了。這里牧業發達,茫茫的郭慶草原、邦達草原散布著不計其數的牦牛。也正因如此,這里頻發牦牛傷人事件。由于牧區距離縣城較遠,病人送到縣城往往要花上2~3個小時,所以我們接診時,病人有的甚至發生休克昏迷。這給我們的搶救增加了難度和壓力。外科鄭醫生手機24小時開機,時刻待命,常常在深夜奔跑著趕往醫院搶救病人。西藏的醫療條件與內地有著天壤之別,作為婦產科醫生,我深有感觸。多少次深夜出診,搶救產后大出血的產婦,搶救重度窒息的新生兒,其中不乏成功的喜悅,也有著失敗的無奈。但在這里,淳樸可愛的藏族患者,他們對醫生的理解與崇敬,令人感動??粗麄兊囊粡垙埿δ?,再大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由于受特殊的基礎條件、病患數量等限制,八宿醫療機構及技術人員正處在不斷成長的時期。因此,我們的到來被當地干部群眾形象比喻為“輸血”。但我們不僅僅要“輸血”,更要“造血”。我們將自己擁有的醫療經驗、醫療思維,在工作中不斷灌輸給這里朝夕相處的醫療人員,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醫療水平。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于醫療援藏人員來說,注重做好“傳幫帶”作用,帶領受援醫院提升自身能力、明確發展方向,至關重要。我們希望通過一批又一批的援藏醫療隊伍,能夠填補這里醫療技術的鴻溝,更能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宜昌市援藏醫生孫琴花:生命的守護者
“選擇援藏,在精神上給女兒樹立一個好榜樣,當女兒翻開媽媽給她準備的相冊時,可以了解長輩們是如何忠于自己的事業,如何堅持人生的信念的……”[詳細]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