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藏醫藥產業發展規模和綜合實力全國居首
2017年,青海全省藏醫藥工業總產值達26億元,占全國藏醫藥工業總產值的44%,這組亮眼數據的背后是青海省藏醫藥產業發展的生動寫實。記者從省經信委了解到,如今,青海藏醫藥產業更是通過“七位一體”獨有模式,加大產業集群,另辟蹊徑,不僅開創了發展的“青海模式”,藏醫藥產業發展規模和綜合實力更是位居全國之首。
8月7日,一大早,青海省藏醫院門診大廳內前來看病的患者排著隊掛號。青海省藏醫院首席專家、國醫大師尼瑪的專家門診是很多患者想要掛的號。平常僅一個上午,他的門診量就達到30至40人,其中包括很多漢族群眾。
這只是一個縮影。如今,青海省藏醫院的年門診量已經達到15萬人次,門診就診人群來自全國20多個城市,臨床中開展藏醫傳統診療技術達200余種,有312種藏藥制劑納入三大醫保報銷范圍。
“現在相信藏醫的各民族患者,尤其是年輕患者越來越多……”從事藏醫60余載的尼瑪強烈感受著近年來發生在身邊的變化。
近年來,青海藏醫藥產業實現嬗變,尤其是青海省獨創的藏醫藥醫療、養生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對外交流“七位一體”發展模式,不斷增強藏醫藥產業的影響力,實現了藏醫藥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引領和促進了我國藏醫藥事業的發展,藏醫藥產業已經發展成為青海省特色優勢產業。
相信很多人還記得2017年冬季,一場以急性呼吸道傳染為主要癥狀的流感席卷全國,一時間各大醫院及社區診所人滿為患,這其中10歲以下的幼童是這場流感的高發人群。在這場對抗流感的“戰役”中,針對幼兒感冒,青海省金訶藏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安兒寧顆粒”發揮了巨大的效用,全國很多地區搶購一空,有的家長還將電話打到了企業。
據統計,“安兒寧顆粒”2017年產值達到近2億元,名列全國兒科呼吸系統用藥第二位。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青海省調結構、促轉型,提升產業發展能力的重要產業,以醫療+產業+科研+文化的立體發展方式。
目前,青海省有公立藏(蒙)醫醫院28家,6個民族自治州及州轄縣基本都建有一家公立藏醫醫院,青海已有藏藥生產企業19家,國家批準的藏成藥批準文號210個、176個品種,培育出了“金訶”“晶珠”“久美”等馳名品牌。
“過去一名好藏醫,只能小打小鬧。現在,青海藏藥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好藏醫發揮的價值就很大。”青海大學藏醫學院博士生導師貢卻堅贊說,現在從藏醫藥人才培養,到藏醫院建設、藏藥炮制、科研及文化傳承來看,青海藏醫藥迎來最佳發展期。
青海藏藥已經不局限于傳統的單一形式,目前,藥品劑型涉及片劑、膠囊劑、丸劑、顆粒劑、散劑、口服液、糖漿劑、滴丸劑、注射劑、煎膏劑等,特別是金訶安兒寧顆粒、如意珍寶丸,益欣藥業復方丹珍頭痛膠囊,珠峰蟲草藥業百令片,都已單品銷售收入過億元。
近年來,青海省依托優勢資源,搶抓國家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機遇,以創新驅動、人才驅動為引領,不斷加大政策、資金引導支持力度,青海省藏醫醫療、科研、教育、產業等各項事業迅猛發展,到2020年,青海省要建立原料供應相對充足、創新能力較強、產業鏈較為完整的現代藏醫藥產業體系;到2025年,在全國藏醫藥事業發展中的龍頭地位更加鞏固,將全面建成藏醫藥強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記援藏專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張清友
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科援藏專家張清友副教授,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主治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高壓、心力衰竭等兒童心血管疾病。[詳細] -
西藏:五保老人 幸福生活
為進一步加強民政項目建設,提高民政公共服務能力,近年來,西藏將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逐步推進五保老人實現集中供養。[詳細] -
西藏自治區衛生計生系統首屆十佳醫生等名單公示
西藏自治區衛生計生系統首屆十佳醫生、十佳護士、健康衛士以及西藏自治區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先進集體名單公示。[詳細]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