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去援藏,隨時待命出發!”
2017年5月初,進入初夏的廣州,天氣已經開始變得炎熱。一個忙碌的下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李川江剛剛結束完一天的手術,還沒來得及喝口水,手機又響了。對于一個24小時都必須開機待命的外科醫生來說,接到最多的不外乎是關于病人病情和治療的工作電話。
可是,這次卻例外——電話那端傳來的是科室主任和藹又略顯急切的聲音:“醫院接到廣東省衛計委的緊急任務,要求科里盡快選派一名優秀的醫療專家赴西藏林芝市人民醫院進行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一年,希望你能認真考慮,積極響應號召。”
“聽到這個消息的一瞬間我是有點兒懵的,畢竟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西藏是一個神秘遙遠、自然環境惡劣的地方。”李川江放下電話,開始思索這個電話隱含的意義與使命:西藏號稱“世界屋脊”,因為那里不僅有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脈,還有一種超越喜馬拉雅山的精神——“老西藏精神”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
時間緊迫,不容多想,對于曾有著十多年軍齡和20年黨齡的李川江而言,服從命令、響應號召就是他的天職。經過短暫的思想斗爭,他便回復科室主任的電話:“我愿意去援藏,隨時待命出發!”

李川江帶領醫護人員查看病房
一人援藏 全家援藏
時間緊急,從接到任務到出發不到一周的時間。
晚上回到家,李川江迫不及待地把援藏的決定告訴了他的妻子。“她也在醫療系統工作,一向給我理解與支持,這次也毫不猶豫地鼓勵我:‘放心地去吧!家里有我。’”李川江年近70歲的父母當時正在天津的妹妹家,聽說他要去援藏,也立即退掉了提前一個月訂好的回鄉機票,馬不停蹄地趕到廣州,幫他照管年幼的孩子。家人無私的愛與無怨無悔的支持,消除了李川江心中的最后一絲擔憂。
2017年5月14日,李川江帶著廣東省衛計委和醫院黨委的關懷與重托、帶著科室領導的信任與支持、帶著家人的不舍與林芝人民的期盼,踏入了西藏這片神秘美麗的土地。

李川江在基層向群眾宣傳預防疾病常識并為群眾發放藥品
一份囑托 一份擔當
到達林芝市人民醫院后,組織上安排李川江擔任外二科副主任、醫院行政黨支部書記。
為了提高政治素養,李川江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這是新時代健康衛生工作的綱領。為此,李川江在學懂弄通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上狠下功夫,并懷著崇敬的心情認真學習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通過學習,他深刻領會到了“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重要戰略思想的極端重要性,“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極端重要性,“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極端重要性。
“有一種信心來自時代,有一種情感發自心海。”李川江帶領黨員共同學習、實踐黨的十九大精神,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利用周末休息時間,積極組織人員參與公益活動,跋山涉水,下到鄉村基層,為老百姓義診送藥。針對偏遠落后鄉村的老百姓普遍因缺乏醫療常識、環境衛生較差等導致疾病纏身的現狀,他們克服語言交流上的困難,耐心進行衛生宣教,為前來義診的村民仔細檢查身體、指導用藥。“記得有一次,一位顫顫巍巍的老人在義診結束后,一言不發地向我們深深鞠躬!”李川江說:“每每回憶起那一幕,我都感動不已。他們的樸實與信賴讓我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工作既平凡又光榮!”

李川江在給林芝市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授課
一份責任 一份事業
“援藏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項崇高的事業。援藏干部帶著黨賦予的重任,使命光榮,形象重要。”進藏以來,李川江始終懷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認真履職,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求真務實,把在林芝市人民醫院每一天的工作都當作一份事業來做,不敢有絲毫的懈怠與放松。他努力克服高原缺氧帶來的頭暈、胸悶、失眠等身體上的不適,保持著“缺氧也不能缺精神”的態度,積極投入各項工作中,努力為林芝市人民醫院辦實事、辦好事,在全科、全院干部職工中樹立起了較好的形象。
初到林芝市人民醫院,李川江擔任外二科副主任、科室質控員,醫院當時的重中之重是創“三甲”。為此,他把在南方醫院的先進工作經驗、管理模式帶到林芝市人民醫院外二科,成立專門的創“三甲”工作小組,挑選優秀骨干,分工合作,以小組帶動全員參與,人人細化分工,有效激發調動大家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并通過會議討論等多種形式修訂完善科室規章制度,規范病歷、醫療文書書寫和醫療護理查房制度,促進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李川江所在的林芝市人民醫院外二科在創“三甲”醫院評審中順利通過并獲得反饋評價“優秀”的佳績。
“盡管援藏之路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困難,但這阻擋不了我甘愿服務好林芝群眾的熱情。”李川江說,“每天查房,看著一雙雙信任期盼的眼睛,一個個飽受疾病摧殘的軀體,我感到自己身上的擔子更加沉重了。”為此,解決藏族群眾多年的頑疾、盡快減輕他們的痛苦,成了李川江工作的重心。
在臨床醫療工作中,李川江時刻以病人為中心,處處為病人著想,與同事團結協作,業務上嚴謹求實,奮發進取。為配合自治區2017年包蟲病防治工作,他帶領科室同事加班加點,不管是工作日還是休息日,也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只要有符合手術的病人,就抓緊一切時間盡快為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以解除患者的病痛。經過努力,林芝市人民醫院外二科終于在2017年年底圓滿完成了林芝市包蟲病防治任務,實施包蟲病手術150例,受到了患者的好評和醫院的充分肯定。
針對危及廣大農牧民群眾的地方病——肝包蟲病,李川江潛心研究、大膽創新,克服手術器械老舊等困難,開展醫療新技術——精準肝切除先進術。通過應用精準肝切除先進術,包蟲完整切除率超過40%,居西藏自治區前列,深受同行和患者好評。“該手術方式降低了傳統手術方式帶來的術后容易并發感染、恢復慢的弊端,大大縮短了病人術后的恢復時間,使病人康復之路更順利。”李川江介紹道。
2017年11月14日,李川江完成了林芝市人民醫院首例右半肝(巨大肝包蟲)精準切除,這也是西藏市地級醫院首例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患者60%的肝臟被切除,手術順利,術后患者康復出院。
李川江告訴記者,患者瑪某因“腹脹腹痛4年余”入院,入院CT顯示右肝巨大占位(18 cm×12 cm)考慮肝包蟲。針對患者的病情,他會同外二科主任阿多、副主任周斌賢進行詳細的術前討論,最終決定由李川江主刀采用先進的前入路方式行右半肝完整切除。經過四個半小時的緊張忙碌,手術順利成功。精準肝切除先進術的成功應用,標志著林芝市人民醫院的肝包蟲救治水平、肝切除手術水平邁上了新臺階。
進藏伊始,李川江就牢記著自己的使命和責任,要做到“有志而來、有為而歸”。除了自己的大膽創新和細致深入的臨床工作外,他還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和專業理論知識傳授給科室工作人員,通過授課、手術示教、查房、病歷討論等多種形式提高所在科室的醫療業務及科研水平。針對跟學人員的實際情況,他嚴格制定科學、詳細、可行的計劃,設定明確每個階段的目標,使他們在理論與實踐中都能真正學到本領,在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時更好地服務林芝百姓。
繁忙的工作之余,李川江還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指導科室人員進行科研論文撰寫。不到一年時間,以林芝市人民醫院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了專業文章3篇,其中SCI文章1篇。他也被自治區評選為第三批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首席專家,獲批自治區專項科研經費。
李川江深知,這些成績的獲得,離不開黨中央和西藏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對新時代醫療衛生工作的大力支持與高度重視,離不開林芝市人民醫院領導和同行們的信任、支持和科室成員的共同努力。他說:“我的醫療援藏之路還在繼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會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李克強總理被援藏醫生感動 3年來他們為西藏做了什么
7月27日,李克強總理來到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看望慰問援藏醫護人員。總理說,你們都是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優秀醫護人員,西藏這些年醫療設施建設有了長足發展,但優秀醫護人才仍很短缺。[詳細]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