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當前,秋冬種主要作物冬小麥播種進度已過三成,黃淮海主產區播種進度正在加快。
秋冬種是來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對保障夏糧有效供給意義重大。夏糧產量占全年糧食總產量的1/5左右,其中90%以上都是冬小麥。
在我國,黃淮海地區是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麥區,包括河南、山東、河北、江蘇、安徽,其種植面積占全國冬小麥面積的七成多,產量近八成。
在河北,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派出9個秋冬種指導組,聯合全省6萬多名農技人員開展精準服務。目前,冬小麥播種進入尾聲。
在山東,冬小麥播種工作正有序展開。當地通過開展秸稈還田、耕翻整地,推行抗濕晚播應變關鍵技術,目前已播冬小麥1200多萬畝。
在安徽,16個省級工作組下沉一線,推動政策措施和關鍵技術落實,眼下北部地區冬小麥播種已陸續大面積啟動。
9月以來,黃淮海地區由于出現連陰雨,大部分麥區存在土壤偏濕、整地難度大、播期拉長等困難。秋冬種怎么種、怎么管、怎么豐收奪高產,成為“三農”工作者最大的挑戰。
“晚播小麥,適墑整地是核心。農田有積水要及時排水散墑,整地過早土壤結塊不利于出苗,要結合土壤含水量整地。”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郭進考介紹,今年在黃淮海地區,小麥適播期降雨罕見。“在晚播情況下,要牢記‘搶收穩種’四個字。小麥種植戶播種要遵從寧可晚,不可搶的原則,時間要服從質量。”郭進考說。
當前,已播冬小麥正陸續出苗,后期怎么開展田間管理,確保安全越冬?專家建議,對已播地塊的冬小麥出苗后要查苗補種,對缺苗斷壟嚴重的地塊及時補種補苗,以免因為缺壟造成減產。同時,要加強草害防治,在溫度適宜時合理用藥,保障小麥正常出苗。
近期,農業農村部已啟動實施奮戰60天抗秋汛搶麥播促壯苗行動,從現在到冬至,通過分區掛圖作戰、分類精準施策、分時有序推進,強化抗濕播種、晚播應變、冬前田管等措施,千方百計落實小麥種植面積,全力以赴抓好冬前管理,培育壯苗保安全越冬。
“目前,當務之急就是搶抓農時,加快土壤散墑,提高整地質量,千方百計落實小麥播種面積,努力降低晚播影響,夯實明年夏糧生產基礎。”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呂修濤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