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死亡之?!保缃褚殉蓧艋冒愕木G洲;曾經歷經艱險才能翻越的天山,現在20分鐘即可開車穿過;奔騰咆哮的阿克蘇河上,一座247米高的世界級大壩正在建起,為干渴的土地帶來滋養……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在今日天山南北悄然發生、精彩呈現。
為面向海外展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年來的偉大建設成就,總臺CGTN推出12集融媒體系列報道《天山新動脈》。多路記者深入烏魯木齊、喀什、伊犁、阿克蘇、博州等地,進入沙漠戈壁、田間地頭、集市社區、工廠車間,用鏡頭記錄在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指引下,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歷史性跨越。
治沙固綠:沙海變身能源“藍海”
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喀什麥蓋提縣,曾是一片被稱作“死亡之?!钡幕氖徶?,如今卻已成為綠意盎然的森林、肥沃的農田和充滿生機的新家園。麥蓋提縣防沙治沙中心黨支部書記殷紅?;貞?,2005年他剛被選派到此工作時,這里的沙塵暴大到可以將他掀翻到空中。但大規模治沙工程啟動后,今天的麥蓋提縣已沿沙漠邊緣建成3萬多公頃防護林。這條綠色長廊不僅是生態屏障,還守護了農田,帶動了旅游業,正在重塑新疆邁向現代化的發展面貌。

外籍主持人林肯探訪了全球最大的“草光互補”光伏基地——阿合雅光伏產業園。這片由181萬塊光伏板組成的藍色海洋,占地493公頃,相當于700個標準足球場。不僅能夠提供滿足約43萬人全年用電需求,還兼具治沙功效。中國華能集團烏什光伏電站負責人周博表示,這類光伏設施能夠穩固土壤、防止侵蝕,板面凝結的水珠還可灌溉下方土地,支持植物持續生長?!案瓯谄孥E”的背后,是國家實現“雙碳”目標而推動的生態與能源的“雙向奔赴”。

基建惠民:喚醒沉睡的高山,讓河流改變了模樣
新疆歷來長路難行,而今荒漠沙海之畔、高山盆地之間,一座座現代化交通樞紐工程拔地而起,編織起貫通亞歐的立體交通網絡。歐洲分臺記者雷蒙德·埃迪森走進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天山勝利隧道及“擴容”后的天山國際機場,感受大國基建如何幫助新疆開啟亞歐通衢“加速度”。

正在建設中的新疆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大壩是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砂礫石壩。建成后的水庫總庫容約12億立方米,相當于80個西湖的水量。電站投運后將成為南疆電網的“電壓穩定器”。同時,工程每年會向塔里木河供應逾34億立方米的生態用水,使這片土地從資源匱乏的荒原變為萬物生長的綠洲。記者采訪葛洲壩集團工程負責人黃晉,展示智能管理云平臺對施工環節的精確把控,彰顯中國水利設施建設的卓越成就。

送法下鄉:打通司法“最后一公里”
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那拉提人民法院,記者旁聽了一場舉行在牧民氈房前的奇特庭審。那拉提人民法院管轄三個鄉鎮約8萬名居民,地域廣闊。當地法院創新方式、跨越距離、破除障礙、確保公平正義觸手可及。法院還在主要景區設立了十余個旅游巡回法庭,通過快速響應機制為游客提供法律服務,護航文旅高質量發展。在新疆伊犁的廣袤草原上,司法服務從不局限在法院大院里——而是直接抵達群眾的身邊。

法官們正在草原上開庭
興農富民:先進技術與特色產業助力牧民增收
從畜牧業到種植業,新疆農場依靠先進的技術和智慧化的農場運作,為現代農業樹立標桿。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下屬的博樂市,記者探尋數字化及自動化技術如何助力當地的奶牛養殖及枸杞種植、加工的全流程環節??萍纪苿由a發展,進而提高人民收入。

通過鏡頭注視與記錄,總臺CGTN面向海外勾勒出一個生機勃勃、和諧團結、繁榮富裕的美麗新疆。在天山南北各族群眾的共同努力下,這幅畫卷還將變得更美、綿延得更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