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應該待在沒有天花板的地方”——陽春三月,春暖花開,各大社交平臺被這個話題刷屏,網友們想和大自然親近的熱情溢出屏幕。眼下,正是走出家門、擁抱自然的好時節,“露營”消費最近就很火,“今年一季度,我們的銷售額約為一億元,同比增長了5%。”浙江某戶外裝備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十條生產線馬力全開,每天都有四五萬把休閑椅走下生產線。
網友們一邊忙著下單購買露營裝備,一邊催著“休閑露營地管家”上班。當消費旺季來臨,產能需求的增加和產品更新迭代,必然吸納更多的勞動者參與。于是我們看到,多點開花的新消費形態也在創造著新崗位,消費新熱點轉化成就業新渠道,而促消費與惠民生的一體兩面,也在此刻具象化了。
前幾天發布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將“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放在了首位,就是在告訴我們,提振消費的根本在于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就像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就業”二字被反復提及,正是指出了老百姓的消費能力與就業的緊密相連,當前新消費與新崗位的雙向奔赴,亦為此意。
從露營消費的火爆,我們看到了“出來玩”里蘊含著的巨大消費市場,也看到新質生產力讓職業序列萌出了新芽,新消費場景催生出的崗位正在抽出新枝。以迅速崛起的“探店經濟”來說,探店達人通過真實體驗分享,將線上“種草”轉化為線下消費,用內容創作挖掘消費新場景,官方認定為“生活服務體驗員”,這正是去年我國發布的19個新職業和28個新工種之一。新職業新崗位激活了消費需求,新的消費又為從業者創造新的創業、就業崗位。截至2024年11月,某短視頻平臺有超過336萬人靠探店獲得收入。
再以文創伴手禮來說,這也是一個新的消費和就業增長點。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銷售額從2019年的200多萬元增長到2023年4000多萬元,直接帶動就業2000余人,間接帶動就業15000余人。這與《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提到“聚焦商貿、物流、文旅等領域,分類制定提升服務品質”又是一種呼應,“提升”二字便意味著將會有更多優秀從業者投身到這些領域。
由此可見,消費品質的提高推動著上下游產業鏈加速完善,勢必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和崗位,這方面已經有了不少先例:2025年春招首周,全國招聘需求環比增長219%,低空經濟、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相關領域人才需求均同比增長。所以,聚焦重點領域和急需緊缺的職業工種,加大對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一定能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具有正向的增長潛力,助力我國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系著經濟大局。隨著“持續用力、更加給力”的政策陸續釋放,一系列有利于促進就業的舉措正蓄勢發力,為勞動者打開就業門路。為了把創造崗位落實到具體的項目和企業中,2025年中央財政安排就業補助資金667.4億元,支持各地建立崗位歸集發布制度,及時對接相關產業發展和重點投資。當政策護航,企業、監管部門等各方形成合力,扎實推動提振消費各項政策措施更快更好落地見效,我們的就業市場必將迸發出更強勁的活力,讓就業與消費的雙向促進穩穩托起千家萬戶,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生生不息的動力。
(文丨馬澤宇 編輯丨趙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