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總結今年經濟工作時提到,“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在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時明確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質生產力”成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和部署經濟工作的熱詞,體現出黨中央對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重視、決心和期望。
智能車間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開啟商業首航,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運行,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1000萬輛,低空經濟加速騰飛……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謀新策、出實招,努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取得重要進展,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這些都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著重要支撐。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力度,努力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譬如,江蘇無錫選取集成電路、高端裝備、高端紡織服裝三個特色優勢行業,集中精力推動當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四川成都青羊區著力實施設備更新、智改數轉、綠色提質、安全生產四大行動,積極利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等對制造業進行提升改造。在26日舉行的“央廣網財經年度對話2024”大型融媒活動上,新質生產力也是熱議話題。正如與會嘉賓所言,夯實數智基礎設施,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和戰略選擇。
動車組列車模型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通過改革破除各種束縛障礙、打通堵點卡點,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以陜西為例,為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全省探索實施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推動越來越多的存量成果、靜態資源加快轉化。在激發人才活力方面,重慶大力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集聚行動,布局建設首批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30個,開展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及職稱認定,每年新增卓越工程師及后備人才超過1萬名。以改革為動力,推動創新要素順暢流動、優化配置,讓新質生產力發展勢頭更勁、空間更廣。
日月開新元,萬象啟新篇。辭舊迎新之際,乘著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東風,各地正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我們期待,有越來越多攀“高”向“新”逐“綠”的新產業、新項目萌發破土、轉化落地,一批又一批新增長點、新增長極加快孕育、夯基成勢,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不斷顯現,新質生產力的故事精彩繼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