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國家公園候選區內,只見一簇簇藍玉簪龍膽綻放在屬都湖、彌里塘等區域的廣袤草甸間,云杉與冷杉組成的林海隨山峰起伏,完好的自然植被和生態環境有效保護了這一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為初冬高原增添色彩與生機。
近年來,香格里拉國家公園候選區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與修復、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等舉措,逐步提升基礎服務保障能力,生態系統得到有效維護。
從修復到提升 生態系統煥發新生機
作為滇西北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金沙江水源涵養的生態功能區,香格里拉國家公園候選區擁有“森林—湖泊—沼澤—草甸—冰川雪山”復合生態系統,是橫斷山脈特有種、狹域種和珍稀瀕危物種的集中分布區,也是高山植物的分化中心,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
目前,香格里拉國家公園候選區共修繕了115.63公里巡護步道、4.60公里巡護棧道,新建管護站7個、哨卡3個,加強巡護體系建設。同時新建了3處生態公廁、污水處理工程及處理站3個,并完善垃圾處理、宣傳牌、標牌等設施。
經過實施圍欄封育封禁、濕地微地形改造、水系連通和補植補種濕地植物為核心的退化濕地恢復工程,近幾年來,香格里拉國家公園候選區區域水源涵養、水土保持能力不斷恢復,逐步提升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同時,代表性植物恢復試驗和外來物種防治有效維護了野生珍稀植物群落的穩定性,提高了濕地生態系統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為改善野生動物生存環境,香格里拉國家公園候選區對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進行整體提升改造,開展黑頸鶴棲息地科學改造及中甸葉須魚人工繁殖試驗,探索主要保護物種恢復方法、技術和流程,不斷改善珍稀物種的生存條件。
如今,秉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原則,香格里拉國家公園候選區內涵蓋森林、草地等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項目正穩步推進,自然生態系統、物種及其棲息地、自然景觀和自然遺跡的保護力度持續強化。
從監測到共管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發展
據介紹,近年來,香格里拉國家公園候選區加大與中國科學院、西南林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及高校的合作力度,組織實施綜合科學考察工作,摸清本底資源底數及資源分布狀況,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綜合監測網絡,為生態系統保護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經過多年建設,香格里拉國家公園候選區內目前擁有全境野生動物實時動態監測系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等4個科研監測平臺,以及感知監測、紅外相機監測、水質水位監測、鳥類識別、濕地碳匯分析與測算等多個系統,為物種的棲息繁衍和科學管理提供堅實保障。
一直以來,社區是香格里拉國家公園候選區生態系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態保護與社區發展協同推進,國家公園創建給地方和群眾帶來更多實惠。
目前,香格里拉國家公園候選區范圍內的村落正推進森林、草地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等基礎性工作,相關區域有序建成巡護步道,實施生態植被恢復工程,完成道路改造和管護站建設;積極推進退牧還草、封山育林,對部分草場和濕地實行封育管理,促進植被自然恢復;引導村民從傳統半農半牧模式轉向生態管護等產業,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讓生態保護與鄉村發展形成可持續的良性循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