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藏的錢往哪兒花?
1月4日,西藏自治區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發布《關于西藏自治區2021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2年預算草案的報告》,《報告》提出,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全區收入總量為2970億元,增長11.5%,為預算的141.3%;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60.4億元,下降6.8%。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全區收入總量2849.2億元,比上年預算增長35.6%。下面記者通過梳理2022年預算草案中的部分重點支持領域工作,告訴你今年西藏的錢要花在哪些地方。記者 婁夢琳 央金卓瑪 譚瑞華
深化平安西藏建設
堅定不移把維護穩定作為第一位的工作任務,支持更高水平的平安西藏建設。安排資金32.6億元、強化基層政法能力建設,支持開展掃黑除惡、打非治亂專項斗爭,加快提高技防能力。提升社會治安管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安排資金33.1億元,深入推進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機制,增強駐村和寺管會干部、村居干部、“雙聯戶”等基層管理力量。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支持開展民族團結、愛國主義、反分裂斗爭、新舊西藏對比和馬克思主義“五觀”“兩論”教育。深入落實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和規劃,推進模范區創建“九進”。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和文藝創作與扶持,引導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強化學校思政教育。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和培訓。推動報刊、電視、電臺和新聞網站等主流媒體建設。支持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深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支持完善以鐵路、高等級公路和民航機場為骨干,普通國省道為主體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全力配合和支持川藏鐵路西藏段建設。安排資金238億元,加快國省道干線公路和“四好農村路”建設。安排資金3.9億元,繼續實施航線補貼、優惠票價補貼政策,加快民航事業發展。安排地方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11億元,支持重點建設項目落地。支持加快補齊水、電、路、訊、網基礎設施短板。
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渡期內保持財政支持政策和資金規模總體穩定,持續加強返貧動態監測幫扶,做好易地搬遷后續幫扶,安排資金109.2億元、增長21.8%,重點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重、鄉村振興底子差的地區傾斜。安排資金102.8億元、增長17.7%,支持推進種業振興行動、高原草業發展、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水利發展改革、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打牢農牧業現代化基礎。安排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8億元,增強農牧業抗風險能力。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快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提高村干部待遇標準。推進惠民惠農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
培育壯大高原特色產業
完善特色優勢產業財政支持政策,引導市縣做大做強重點產業,夯實財源稅基。高標準建設一批青稞、牦牛等特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和產業帶。推動藏醫藥產業擴量提質增效。支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助力提升“冬游西藏”“文創西藏”品牌影響力。支持發展邊貿物流產業,加強邊民互市貿易區、邊貿市場、邊貿點建設。支持清潔能源產業、綠色工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數字產業發展。
深入推進創新驅動戰略
安排資金2.8億元,支持前沿技術和高原適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力度,加強創新平臺、雙創載體建設。支持拉薩青藏高原科學研究中心建設。深入推進科學技術普及,支持開展科技人員下基層服務行動。
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幫助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恢復發展。完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優化資金分配使用流程,加快資金使用進度,確保資金直達使用對象、直接惠企利民。安排資金5億元,支持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安排資金3億元,助推中小企業發展。安排資金1.74億元,推進地球第三極區域公共品牌建設。
著力提高就業質量
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安排就業補助資金29.8億元。堅持市場化方向,落實好扶持獎勵政策,引導高校畢業生市場就業、自主創業。加大有組織轉移就業和技能培訓力度,促進農牧民持續就業增收。強化困難群眾就業援助,扎實抓好城鎮困難人員、殘疾人和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
著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機制,擴大教育資源供給,安排教育事業費268.4億元、增長13.5%。落實好15年公費教育政策,教育“三包”經費標準年生均提高240元。支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和西藏班。支持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發展,繼續實施師范及農牧林水地礦類專業免費教育政策,培養更多專業技能型實用人才。支持創建100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校和78所學校集中供暖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支持深化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
著力提高衛生健康水平
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經費保障,加強疫情防控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提高到年人均645元,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提高到年人均105元。加強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均衡布局,鞏固拓展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成果。實施先天性心臟病、大骨節病救治行動和遏制肺結核行動。推進實施婦女“兩癌”篩查救治,開展13-14歲在校女生HPV疫苗、60歲以上老年人及在校中小學生流感疫苗自愿免費接種。支持自治區醫院建成投用。推動構建覆蓋全區的智慧醫療服務體系。推進藏醫藥事業傳承與發展。支持普及推廣健康茶。
著力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深入推進文化“潤邊”,實施文化惠民百千萬工程,加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投入,建強基層文化陣地。推進農牧區新一代直播衛星廣播電視“戶戶通”。支持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和利用,做好非遺申報工作。加大體育場(館)社會開放支持力度,辦好第十三屆全區運動會暨第五屆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著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適度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到月人均 215元。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政策。落實社會救助政策,加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將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年人均11120元、5160元。高齡老人健康補貼提高200元。
著力推進住房保障工程
支持實施5500戶棚戶區改造、31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建設一批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安排資金28億元,支持加快干部休養基地建設。支持援藏干部公寓設備配備。
支持全面推進生態保護修復
安排資金61.7億元,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大力推進拉薩南北山綠化,深入實施“兩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和鄉村“四旁”植樹行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安排資金6.7億元,全面強化環境綜合治理,促進節能減排,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加快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支持做好全區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面實施生態富民工程,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提高生態補償標準,完善森林、濕地、草原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建立水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動符合政策的新增公益林納入國家補償范圍。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和生態就業崗位補貼政策。支持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統籌做好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退出工作和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支持發展碳匯經濟。
統籌推進經濟社會和邊防建設
研究出臺財政支持邊境建設一攬子政策,安排邊境地區轉移支付29.6億元,健全邊民補助動態調整機制,探索邊境抵邊一線農牧民逐步轉為“職業邊民”的辦法措施,加大邊境地區產業扶持力度,推動物防技防建設。加快推進抵邊搬遷和邊境村鎮建設,補齊邊境地區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制定邊境地區群眾教育、醫療、就業等特殊優惠政策,吸引腹心地區、極高海拔地區群眾重點向邊境一線轉移,鼓勵區外有意愿的群眾跨省向邊境一線搬遷,推進人口抵邊安居。實施海拔3500米以上縣城鄉鎮供氧工程。支持軍民融合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政協委員為高原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西藏政協農業界、經濟界、特邀界等委員紛紛就高原農牧產業發展、農牧民增收、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改善等建言獻策,擘畫西藏鄉村振興。[詳細] -
西藏“十四五”規劃投資6015億元 較“十三五”增長58%
“十四五”期間,西藏規劃投資6015億元,較“十三五”增長58%。從1952年到2020年,西藏共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9萬億元,年均增長21.6%。[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