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產業發展強村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一棟棟白墻紅頂的藏式小院展現出美麗新農村面貌,一捆捆金黃色的壘在房前像小山似的飼草展示著今年的收成,一輛輛高大的農機具整齊排列在村委會門口的車庫里彰顯出“霸氣十足”……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下,拉薩市林周縣強嘎鄉曲嘎強村以百姓增收為目標,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通過創辦專業合作社、建設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堅持以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實現了村民、村集體、合作社等多方共贏。
破解發展難題
林周縣西北方向,坐落著美麗寧靜的曲嘎強村。2013年,村“兩委”班子換屆時,村民們都看重索朗平措在外工作的閱歷和能力,勸說他回村里擔任干部,帶領大家一起發展。
當選為曲嘎強村黨支部書記的索朗平措,一直想著如何把村里閑置的土地利用起來:曲嘎強村人少地多,全村常住人口僅500多人,卻有超過9000畝土地。
以往因為缺少勞動力、機械化水平不高,很多村民家的土地被閑置。近年來,索朗平措和村干部帶領村民成立了羅馬倉農機合作社,連片種植優質青稞、小麥、飼草等,發展集體經濟,實現了全機械化生產,賦予土地新活力。
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后,索朗平措多次到附近的農區和牧區調研了解情況,他發現不管是周邊鄉村還是其他縣(區),都在大力發展牦牛和奶牛養殖業,但冬季缺少飼草的現象較為普遍。索朗平措向村民發出種草的號召,剛開始村民并不熱心,擔心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他只好耐心說服村“兩委”并成立種植合作社,從村民手中流轉閑置土地用于種草。2016年,曲嘎強村種植飼草1000多畝,當年凈利潤就達到50萬元。看到種草效益好,村民紛紛加入種草行列,到了2020年,全村種植飼草面積達5300多畝,飼草銷售收入加上國家補貼,總收入達到600多萬元。
壯大集體經濟
這幾天,曲嘎強村羅馬倉農機種植合作社的6臺割草機和6臺打包機忙個不停。除了要抓緊時間搶收村里今年種植的5800多畝飼草外,他們還要去其他村協助收割。這樣,不僅每個農機手每天可以獲得150元的收入,合作社的集體經濟也會增加——給其他村收割一畝飼草可以賺110元。
作為全縣最早大規模發展飼草種植的村子,曲嘎強村這幾年實現了資本和技術的雙重積累。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農機種植合作社還把生意做到了周邊鄉村。
近年來,林周縣結合“南農北牧”的特點,著力破解現代農牧業發展中的問題,通過“南草北調”“北牧南移”來實現種草與養畜的有機結合。曲嘎強村的村集體經濟也從中得到快速發展。“我們的飼草除了賣給縣里的凈牧公司,還賣到當雄縣甚至那曲市等地,一直都是供不應求,市場前景很好。明年種植面積有望達到6000畝以上。”索朗平措說。
增強發展后勁
村里的種植大戶多布杰家有9口人,家中共有168畝土地,自從加入合作社后,年老的他再也不用擔心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現在每年靠連片種植飼草、青稞等,加上各種惠農補貼一年就有20多萬元的收入。
在曲嘎強村,村民的閑置土地以入股的方式投入村里成立的農機具種植合作社,年底飼草出售后扣去合作社的各項支出后,再給村民們分紅。隨著合作社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現如今,曲嘎強村六成以上的土地都種上了燕麥和箭舌豌豆。
閑置的勞動力怎么辦?索朗平措和村“兩委”班子又發動村民成立了農民施工合作社,組織有勞動力的村民參與到當地一些小型建筑項目的施工中。經過幾年的發展,施工合作社已經有裝載機、挖掘機、卡車等各類施工機械30多臺,總資產上千萬元。
現在,曲嘎強村還成立了奶牛養殖合作社,雖然目前只有30多頭的規模,但是村民們信心滿滿。在他們看來,這是開了一個好頭,將種草與養牛真正的有機結合。“相比傳統的農業村或者牧業村,我們有這方面的優勢,我相信一定會取得成功。”索朗平措充滿信心地說。
2020年曲嘎強村集體收入達449萬元,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2萬元,群眾的收入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春華秋實,曲嘎強村正以鏗鏘的步伐向鄉村全面振興走深走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耕耘結碩果 奮發織錦繡——山南“撤地設市”5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績斐然
搭上鄉村振興的順風車,山南民族手工業也得到快速發展,乃東澤帖爾、加查木碗、扎囊氆氌等暢銷區內外。[詳細] -
迎接西藏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特稿:脫貧攻堅奔小康 鄉村振興開新局
自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通過全區各族干部群眾奮力拼搏,2016年,西藏5個貧困縣區率先脫貧摘帽;2017年,西藏25個縣區摘帽;2018年,再有25個縣區脫貧;2019年,西藏最后19個縣區摘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