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樹:打造“生態+”模式 將生態優勢轉為經濟優勢
圖為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委副書記、州長索南丹增在該州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工作報告。 胡貴龍 攝
“未來五年,玉樹藏族自治州將繼續堅持以生態為基礎,打好綠色品牌,構建生態畜牧、生態旅游、清潔能源等’生態+’模式,使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升經濟發展層次和核心競爭力。”24日,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委副書記、州長索南丹增在該州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工作報告時表示。
玉樹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處在三江源核心區,素有“中華水塔”之美譽,這里維系著中國乃至亞洲水生態安全命脈,是中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索南丹增介紹,五年來,玉樹藏族自治州完成投資73.3億元的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一期、二期工程。森林和草原植被覆蓋率分別提高到3.97%和61.84%,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多,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重大成果,雪豹、金錢豹等珍稀動物驚艷全球。
圖為玉樹藏族自治州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現場。 胡貴龍 攝
同時,該州積極探索生態惠民機制,讓16958戶群眾端上了“生態碗”,吃上了“生態飯”,實現生態管護和群眾増收“雙贏”。三江源水源地成功入選“中國好水”可可西里成為第51處世界自然遺產。完成全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此外,五年來,玉樹藏族自治州連續五年支農資金投入超億元,累計兌現生態補助獎勵資金58.26億元,建成合作化組織206個,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28個,“糧改飼”種植7.15萬畝。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5個、有機認證書3個,玉樹牦牛和扎加羊被列入國家家畜遺傳資源名錄。牲畜出欄率和商品率不斷提升,建設生態畜牧業大州的步伐明顯加快。
“未來五年,玉樹藏族自治州將繼續依托國家公園統籌布局經濟社會發展,探索園區內城鎮建設新模式,開展園區現代化社區建設試點。力爭把雜多縣、治多縣和曲麻萊縣建成‘國家公園城市’,打造‘國家公園門戶小鎮’,推動以園興城、以城帶園,園城協調互動、融合發展。”索南丹增說。
據了解,未來,玉樹藏族自治州將依托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遺產地等品牌資源,爭取提供更多的生態公益崗位,促進生態保護、群眾增收。同時,建立生態旅游公約,助推共建生態補償、特許經營等方面的機制。
“我們還將依托已建立的‘20省市文化館戰略聯盟’‘西北五省區文化館5+1戰略聯盟’‘省內8+1聯盟’等交流機制,積極融入全省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索南丹增表示,“同時,鞏固提升‘以水為媒’的合作鏈接,推動‘瀾湄之約’‘黃河萬里行’等活動提檔升級。加強玉樹與西寧、青海省內涉藏州縣、西藏和四川跨區域旅游產業合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雪域歡歌70載·西藏啟航新時代|僜人:種植獼猴桃走上小康路
“以前,我們僜人缺乏商品觀念,現在村里發展旅游、種植獼猴桃,走上了小康路。”[詳細] -
邊巴次仁:群眾致富路上的貼心人
脫貧攻堅戰已經圓滿收官,鄉村振興的通途大道正等著我們闊步向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