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遷群眾走上幸福路
祥和苑婦女手工編織合作社職工在制作藏裝。
住房關系到民生福祉,易地扶貧搬遷是改善貧困地區群眾住房等條件的重要舉措,自治區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以來,搬遷群眾的住房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不但為搬遷群眾解決了住房問題,同時隨著居住環境的變化,搬遷群眾的就業、就醫、子女教育等方面也發生了一系列深刻改變,一個個安置點內正響起幸福的歌聲……
一家五口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近日,記者來到拉薩市堆龍德慶區祥和苑社區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安置點,走進社區,寬敞整潔的主干道、一幢幢整齊劃一的居民樓出現在眼前。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介紹,該社區居民是來自拉薩市當雄縣和堆龍德慶區兩地的搬遷戶,搬遷人數總共4641人,其中來自當雄縣的有550戶,來自堆龍德慶區的有620戶。
今年58歲的覺次是祥和苑社區的聯戶長,2018年4月,覺次一家五口從當雄縣公塘鄉拉根村搬遷至祥和苑社區,住進了80平方米的新房。走進覺次家中,明亮的客廳非常整潔、廚房內設施一應俱全,住在寬敞明亮的新房內,覺次的心情也格外舒暢,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之前在拉根村的住房是2008年由政府和自己共同出資修建的水泥房,住房雖然寬敞,但家人就業十分困難,看病就醫也要走很遠的路,孩子上學也十分不便。”覺次說。
如今覺次一家搬進新居,家人就業、就醫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為切實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問題,社區居委會根據招聘企業提供的保潔、保安、建筑工人等就業崗位特點,精準對接適合崗位的居民,經過居委會協調對接,居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實現順利就業。對于居委會協調對接的崗位,大多數居民都表示非常滿意。
覺次作為社區聯戶長,每年有2800元收入。據了解,他的兒子目前在拉薩飯店做保安,女兒是當雄縣烏瑪塘鄉幼兒園的一名教師,小孫子也馬上要上學了。“之前的住房距離學校較遠,現在學校不但離家近,而且有校車負責接送,小孫子上學我放心多了。”覺次笑著說。如今覺次一家五口已經實現了安居樂業,家庭年收入可達86000元左右,一家人的生活也越來越有幸福感。
搬入新家以來,覺次一家出行也方便多了,“出去逛街、購物、看病,小區門口就有公交站點,十分便利。”此外,覺次一家還購買了小轎車,想去哪里都很方便。
夫妻倆談到新生活滿口稱贊
今年30歲的洛桑多吉也是祥和苑社區搬遷安置居民,他們一家是2019年從堆龍德慶區德慶鎮搬遷至祥和苑社區,之前居住的房屋是用石頭建造的平房,房屋還算結實,但家人就業和子女上學同樣成了大問題。一家人自搬入社區以來,經過社區居委會協調幫助,洛桑多吉夫妻兩人已經順利就業,洛桑多吉在附近蔬菜批發市場跑運輸,妻子是一名肉類產品包裝工。“上班的地方離家很近,騎電動車上下班非常方便。”洛桑多吉說。
記者了解到,洛桑多吉的大女兒在羊達鄉中心小學讀書,小女兒剛剛幼兒園畢業,由于學校離家近,兩個孩子上學都是家長接送,已經不再住校。
談到搬入新家的感受,洛桑多吉夫妻倆滿口稱贊,一家人目前的住房總面積大概105平方米,易地搬遷不但解決了他們的住房問題,還為他們的就業和子女上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且家人看病就醫也方便多了。“目前我們家年收入大約84000元,今年我們家剛剛買了小轎車,接送孩子上學更加方便了。”洛桑多吉說。
社區里成立手工編織合作社
為進一步解決搬遷居民的就業問題,祥和苑社區居委會在社區內成立了婦女手工編織合作社,合作社成員可在企業協助指導下參與制作藏式“次仁金果”帽。“合作社目前有38名職工,全部都是祥和苑社區的搬遷戶居民。”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擴大合作社就業服務范圍,合作社不光招收女職工,男職工也可以加入。”
據合作社負責人介紹,合作社目前正在進行職工崗前培訓,還未正式運營,等2個月的培訓期結束后,可正式上崗。據了解,合作社生產的藏裝和藏帽將主要銷往日喀則、山南以及青海等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