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阿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西藏中共阿里地委(擴大)會議暨地委經濟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作為“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2020年,阿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總體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交出了一份讓區黨委放心、群眾滿意的答卷。
2020年,阿里地區完成生產總值68.6億元,是2015年的1.8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4.4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4.4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4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萬元。
2020年,阿里地區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87個,新增重點項目79個,實施招商引資項目59個,建成國道565線至底雅(薩讓)公路,國道216線民豐至改則公路完成工程總量的86%;普蘭支線機場開工建設;阿里電網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投運;建成地區市政排水污水改造工程、6縣和普蘭縣巴嘎鄉污水處理及收集系統;普蘭縣巴嘎鄉國際旅游小鎮和日土縣多瑪鄉特色小城鎮建設有序推進。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十三五”以來,全地區累計實現減貧6124戶23293人,7縣全部摘帽,139個貧困村(居)全部退出;建設產業扶貧項目85個,帶動7283名建檔立卡群眾人均增收1400元;建成37個邊境小康村,受益群眾5756戶21205人,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特色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投入1.5億元完善重點景區基礎設施,開通阿里—成都航線,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10.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3.9億元;加快布局藏系綿羊、野血牦牛、經濟林木等符合區域特色的產業帶;噶爾縣產業園區、霞崗江天然飲用水、岡仁波齊礦泉水實現產值6292.67萬元;投資3.2億元建設智慧教育、智慧醫療、雪亮工程等數字化項目;成功舉辦地區第六屆農畜產品交易會,地區物流園區累計完成投資3.25億元,預計全年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7.18億元,預計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8億元。
民生福祉得到有力保障。實施民生十項工程,建成840套公租房;554名應屆高校畢業生實現全就業;農牧民轉移就業12088人次、創收10945萬元;完成投資1.39億元持續改善教育教學條件,地區博物館等一批重點文化惠民工程相繼建成;投資2650萬元實施阿里分工委本體修繕工程、分工委紀念館修建工程;投入4100萬元推進等級醫院創建,城鄉低保、臨時救助等社會兜底保障水平穩步提高,“雙集中”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持續提升。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成功創建為第四批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地區,大力實施“兩江四河”造林綠化、防沙治沙、重點區域生態公益林建設;實施國土綠化和機關單位庭院綠化行動;投資4500萬元實施噶爾縣重點水源涵養區生態修復等5個生態項目,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強化河湖監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環衛工人重朵:脫貧路上鑄幸福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馬鎮措麥村一組的重朵,原本有著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詳細] -
拉薩墨竹工卡縣90名定向委培生完成簽約工作
近期,西藏巨龍銅業有限公司與墨竹工卡縣人社局對擬招錄的墨竹籍90名委培學員舉行了“福州大學委培班培訓三方協議”簽約儀式,他們將赴福州大學紫金學院參加為期一年的定向委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