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日喀則力爭建30家轉移就業基地
2020年,日喀則市委、市政府將農牧民轉移就業作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內容,高位謀劃,提早部署,全力推動,全市實現農牧民轉移就業24.04萬人,創收29.82億元。今年將繼續建強農牧民轉移就業基地,力爭全市建成轉移就業基地30家,并且依托基地力爭實現1萬名以上農牧民高質量穩定就業。
去年全市開展技能培訓472期
為穩定就業形勢,鞏固脫貧成果,日喀則市委、市政府把農牧民轉移就業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全力推進農牧民轉移就業工作,2020年,全市實現農牧民轉移就業24.04萬人,創收29.82億元,并成立31家勞務派遣公司、1662家勞務合作社、1547個村居勞務經紀人以及125家縣級、38家市級、9家自治區級農牧民轉移就業基地,實現了轉移就業從“單打獨斗”向“聯合作戰”轉變。
日喀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日喀則市著眼提高農牧民就業能力、就業水平,以日喀則市公共職業技能服務中心為主體,以各級各類培訓機構為支撐,全面加強農牧民技能培訓。同時,整合現有培訓資源,廣泛開展種養殖、木工、廚師等實用技能培訓,并且根據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對林下資源采摘等19個工種進行培訓備案,讓群眾學得進、用得上、就好業。
2020年,全市開展技能培訓472期,培訓25061人,培訓后就業率達80.12%。同時,依托企業、勞務派遣機構等市場主體,深入開展“以工代訓”116期,培訓5738人,開展“訂單定崗”技能培訓58期,培訓3125人。
打造建筑、運輸等就業品牌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日喀則市將引導各縣(區)根據本地自然特點、人文環境、主導產業、特色經濟,在認真分析當前就業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的基礎上,依托勞務合作社、派遣公司等,結合本地工程項目、產業發展、城鎮建設需求,重點打造建筑、運輸、家政、民族手工藝等就業品牌,通過加強技能培訓、加大宣傳力度等措施拓寬就業品牌水平和知名度。
同時,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探索搭建線上線下信息服務平臺、建立用工余缺調劑平臺,廣泛發布需求信息,提供就業推薦、職業介紹、政策咨詢等一站式免費服務,成為培育日喀則市農牧民轉移就業服務新亮點。
“我們將繼續建強農牧民轉移就業基地,力爭2021年日喀則全市建成30家轉移就業基地,并依托基地力爭實現1萬名以上農牧民高質量穩定就業,使之成為農牧民規模化轉移就業的固定渠道。”該負責人說。
支持有創業意愿的農牧民創業
針對日喀則市群眾在阿里就業人數多但跟蹤服務不到位等情況,該負責人介紹,將在阿里設立日喀則籍農民工服務驛站,擇優選擇1家勞務派遣公司提供市場化運作,進一步提升跨市地組織化程度和水平。“目前那曲、拉薩的服務站正在招投標,廣東惠州服務站、江蘇揚州服務站也已經掛牌。”同時,大力支持有創業意愿的農牧民創業,對農牧民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且所創辦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自登記注冊之日起正常運營6個月及以上的,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
“此外,我們還將依托公共職業技能實訓基地,進一步爭取援藏資金和人才優勢,著力打造日喀則第一所技工學校,并結合全市產業發展和勞動力市場變化,設置電商類、建筑類、旅游類、服務類等專業,形成以特色專業為龍頭,以亮點專業為側重點,學制專業、短期培訓專業并重,各專業全面協調發展的格局。”該負責人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舉辦就業援助月殘疾人專場招聘會
為切實幫扶部分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愿仍未就業的殘障人士實現就業,近日,以“就業幫扶 真情相助”為主題的2021年就業援助月殘疾人專場招聘會在自治區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院內舉行。[詳細] -
拉薩市創業大學生江白:陽光總在風雨后
出生于1992年的江白是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一名普通青年,2016年從南京解放軍政治學院畢業返鄉。江白選擇回到家鄉創業,帶領一批未就業大學生和貧困戶開啟了夢想之旅。[詳細] -
西藏:推動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近日,西藏職業技術學院與三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川能源)校企合作暨2021屆應屆畢業生就業協議簽署儀式在拉薩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