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冰川雪山看生態文明高地創建
從卡若拉冰川的壯美,到珠穆朗瑪峰的巍峨,一路走來,參加“省級黨報總編輯西藏行”主題采訪活動的黨報負責人和編輯記者無不被這壯麗的景色所震撼,被西藏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故事所吸引。
日喀則雪山連綿、森林繁茂、草原遼闊,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渾然一體,其中冰川資源尤為豐富。冰川是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僅是許多地表徑流的來源,充沛著高原水系,也深刻影響著周邊生態環境,滋潤著廣袤草場。
長期以來,日喀則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采取“禁、圍、巡、劃、護”等舉措,嚴格保護冰川資源,最大限度避免旅游開發對冰川造成不利影響。
在珠峰大本營,深圳特區報新媒體部副主任甘霖不停地用筆和鏡頭記錄著。甘霖表示,采訪中,無論是卡若拉冰川與藍天的交相輝映,還是進入珠峰大本營的電動環保車,都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西藏本就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看到這些,我更感受到西藏各族干部群眾為了保護好‘世界最后一方凈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保護好西藏的生態環境,利在千秋、澤被天下。
日喀則市定日縣珠峰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保護珠峰自然生態,我國于1988年成立珠峰自然保護區,面積3.38萬平方公里,是全球海拔最高、落差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極高山生態系統;1994年,珠峰保護區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近年來,定日縣堅持問題導向,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嚴格的要求,最有力的措施、最迅速的行動,通過加強珠峰保護區的管理、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旅游開發規劃、加強環保教育和宣傳等工作,保護珠峰的生態環境,全力守護這抹‘冰川白’。”該負責人說。
“珠峰是地球之巔,珠峰地區是感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前哨。因此,對該地區開展嚴格的生態保護,意義重大。”大眾日報全媒體指揮中心副主任劉江波說,“一路走一路看,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保護得很好。這說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數據顯示,經過多年的保護和管理,珠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態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據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專家評估,珠峰保護區較好地保護了西藏境內有代表性的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包括珍稀瀕危物種的繁殖地、棲息地,候鳥遷徙的重要湖泊、濕地以及具有重要科研及旅游價值的自然景觀、地質遺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9·5”瀘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生態修復項目有序鋪開
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海螺溝景區,施工人員忙著進行坡面整修、治理地質災害。目前,“9·5”瀘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生態修復項目正有序鋪開。 [詳細] -
西藏營造優質旅游環境做優服務提升游客體驗
“呼啦”一甩,再鋪平褶皺、掖好四角,卓瑪拉姆麻利地鋪好了自家民宿的床。 [詳細] -
青海多部門聯合建立“中華水塔”守護人+公共利益代表機制
記者13日從青海省人民檢察院獲悉,日前,該院與青海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和草原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會簽《關于建立“中華水塔”守護人+公共利益代表行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