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
“祁連山是我國西北地區和青藏高原北緣的‘天然濕島’和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和西北諸河的重要水源地。”12月7日,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工程師王大軍介紹道。
五只雪豹、五只荒漠貓、五只猞猁、六只兔猻同框;在昆蟲調查方面發現10種新品種,中國新記錄2種、青海省新記錄139種;祁連山鳥類新記錄9種……近年來,通過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有力改善,區域內水源涵養功能明顯增強,與試點前相比,植被面積增加51.27平方公里,三分之二以上植被呈總體改善趨勢。
青海省還將青海祁連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黑河源國家濕地公園、仙米國家森林公園等保護地整合劃入祁連山國家公園試點區,實現統一管理、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園區全范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實行更嚴格保護,生態保護展開新局面。
據悉,目前,祁連山國家公園園區內已有78宗礦業權全部關停注銷并實施了修復治理措施,建成40個高標準管護站,劃定2339個巡護網格,覆蓋了國家公園及周邊區域2.6萬平方公里,保護管理能力實現跨越式提升。
此外,祁連山國家公園組建簽約兩支生態攝影師和管護員攝影師隊伍,幾年來,近200幅攝影作品斬獲國內外攝影大獎,提升了國際傳播能力,向世界生動展示了中國國家公園、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形象。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建設,強化科研支撐能力,更加全面、準確、科學地掌握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生態系統質量狀況。”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副局長韓強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治理,努力在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進程上作出應有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互助:投近億元資金拓國土綠化“版圖”
11月28日,記者從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獲悉,互助縣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切實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成果轉化為生態建設的新思路新舉措,全面完成國土綠化、林草資源管護、濕地保護與恢復、城市園林建設。[詳細] -
青海省4家林草單位入選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互助北山林場動植物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保存良好,依托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優勢,建設生態科普長廊,開展了自然生態、森林體驗等多方位的自然教育活動。[詳細]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兩名簽約攝影師作品榮獲“鏡頭中的國家公園”攝影大賽獎
11月27日,記者從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了解到,近日,“鏡頭中的國家公園”攝影大賽活動評選結果公布,祁連山國家公園簽約攝影師楊金花作品《鳥瞰翡翠湖》榮獲二等獎,簽約攝影師馬海青作品《水上沙漠》榮獲優秀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