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生態

“把脈”江源 守護“中華水塔”

發布時間:2022-11-15 09:26:00來源: 新華社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長江源區,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高寒缺氧,水系縱橫,人煙稀少,長期處于科研“空白區”。

  2012年以來每年開展的江源科考,深入長江源區,摸清生態“本底”,研究變化規律,成為對長江源開展次數最多、覆蓋最廣的科研活動之一。一批批科考隊員克服高原反應,“把脈”江源生態,守護“中華水塔”,成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生動寫照。

  走進江源,定點長期觀測摸清“本底”

  “細針形的尖針桿藻,圓形小環藻,像小船的舟形藻……”顯微鏡里,“90后”研究員李魯丹正細心分辨和記錄各種藻類。這些都是她今年參加江源科考采集的浮游植物樣本。

  “我們已發現長江源浮游植物超過40種。”李魯丹說,江源科考需翻山涉水,十分辛苦,“但探秘江源,每次收獲滿滿”。

  探尋江河源頭,人類亙古不息。作為中華民族母親河,關于長江的源頭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1976年,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組織科考隊,首次將長江源追溯到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此后陸續探明“長江三源”:正源沱沱河、南源當曲、北源楚瑪爾河。

  在多次考察基礎上,2012年7月長江委長江科學院等機構組織20多人團隊走進江源,拉開江源科考常態化序幕。

  “水是萬物之源,江源科考始終聚焦水循環主題。”多年江源科考組織者、長江科學院原副院長陳進說,江源研究基礎薄弱,相較于單次單項科考,只有長期、定點的觀測研究,形成“綜合+專項”科考體系,才能全面摸清江源生態“本底”。

  一次江源綜合科考,高原行程4000多公里,數十個固定采樣觀測點,采集江水、泥沙、植被、魚蟲等10多類樣本。十年來,科考隊員陸續查明長江三源各自水質與河勢截然不同的原因,鉆取冰川冰芯解讀江源氣候變化密碼,建起長江源區首個水生態系統科學研究基地,積累形成涉及江源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的寶貴“數據庫”。

  眾多科考發現的背后,是隊員們在高原克服困難、艱辛作業:河谷中遭遇泥石流,距離巨石僅一、兩米;鉆取冰芯耗時長,被迫深夜驅車翻越山脊;有隊員高原反應出現腦水腫,緊急送醫救治后才脫險。

  探究江源,掌握生態環境變化規律

  相較于長江干流“一條大河波浪寬”,江源河流呈現各類辮狀、分汊等形態。加上河床經常“擺動”,導致橋梁、道路極易受到沖刷,使用壽命短。為掌握江源河流泥沙運動沖刷特點,長江科學院河流研究所副所長周銀軍團隊,2014年以來先后十上江源。

  他們在冰天雪地中,住帳篷、啃饅頭,在不同河段打孔取樣,首次還原出江源部分河床斷面歷史形態,發表江源水沙變化和河床演變對路橋水毀影響的論文,為完善涉水工程沖刷防護和優化設計奠定基礎。周銀軍說,江源生態環境與平原截然不同,“科考研究大有可為”。

  翻開厚厚的《江源科考十年論文集》,60多篇涉及長江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土保持等領域的科研論文收錄其中。“過半論文是近三年發表的,說明江源科考成果正加速涌現。”長江科學院總工程師徐平說,江源科考堅持流域視角和問題導向,對江源生態演變規律研究逐步深入,“多項科研成果屬于‘全球首次’”。

  多年科考數據顯示,全球變暖大背景下,長江源區過去10多年的平均氣溫比前40多年的氣溫平均值增加了1.4攝氏度。植物作為維持江源生態健康的重要基礎,遇到升溫后會有哪些變化?

  長江科學院博士任斐鵬和孫寶洋在江源布設了15個六邊形溫箱,分組開展“模擬增溫試驗”,觀察不同增溫幅度下的植被生態變化。經過連續3年的原位觀測發現,當增溫達到或超過3攝氏度時,江源高寒草甸生態系統變化明顯。任斐鵬說,隨著升溫越高,植被覆蓋度降低、物種密度下降、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現象越突出,“這提示我們要加強監測,提高生態退化風險預警能力”。

  新技術、新設備的使用,使江源科考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由長江科學院與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共建的唐古拉山研究區,聚焦江源布曲流域的冰川、河流、湖泊變化,過去主要依靠人工巡測。2016年以來,11套自動觀測站先后架設在研究區,配備三維激光掃描儀等設備,建成國際一流的冰川、凍土、氣象、水文的全天候自動在線觀測體系。

  保護江源,守護“中華水塔”奔流不息

  一條條人工孵化的小頭裸裂尻魚苗放流后,在南源當曲暢游棲息。今年夏季,長江源特有的小頭裸裂尻魚首次實現增殖放流,標志著江源特有物種保護取得新突破。

  江源自然條件惡劣,已知生存魚類僅6種。來自長江科學院的科考隊員李偉,經過連續三年多的試驗,基本掌握小頭裸裂尻魚的越冬、產卵和人工繁育機理,“一旦出現種群衰減,就能通過增殖放流快速恢復”。

  長江源所在的“中華水塔”,是國家的生命之源,是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青海省水文監測數據顯示,過去五年間長江源年均自產水資源總量達266.17億立方米,相當于全國6300多萬人一年的用水量。

  “源頭之于長江,好比大腦之于人體一樣,牽一發而動全身。”多次參加科考的青海省水文水資源測報中心水資源部部長李燕說,江源生態極其敏感和脆弱,保護江源對長江大保護舉足輕重,江源科考正成為江源保護的重要科研支撐平臺。

  十年來,對江源地區20多個建設項目開展水資源利用評估論證,確保不影響當地水生態;搭建河湖生態安全立體監測和預警技術平臺,盡可能降低湖泊擴張和河床改道對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影響;牽頭制定三江源國家公園水文水生態監測規劃……一系列科研成果,為江源保護提供有力支撐。

  江源草甸草淺土薄,隊員們鉆孔取樣時盡量減少取樣量;魚類分散棲息,捕撈的各種魚經測量后多數放生;野外遇到塑料袋等垃圾,主動收集帶回基地處理。長江科學院水資源所所長許繼軍說,江源科考落腳在江源保護,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十年江源科考,搭建了一個科考平臺,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在一大批青年科研工作者中播下了研究江源、保護江源的種子。”長江委副主任胡甲均說,近兩年科考中,一大半隊員都是“90后”,不少都是首次上江源,“青春在江源閃耀,他們在科考中成長成才”。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亚洲人成无码网WWW| 在线播放无码高潮的视频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 国产精品综合专区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 r级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成在线人AV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一级片无码中文字幕乱伦|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 国产高清中文欧美| 爆操夜夜操天天操中文|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专区无码人妻| 无码乱码观看精品久久| 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中文字幕无码AV波多野吉衣| 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视频|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麻豆国产精品无码视频|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字幕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 亚洲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亚洲v国产v天堂a无码久久| 影音先锋中文无码一区|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暖暖免费日本在线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