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人成為青海自然保護地自然教育專家
近日,青海自然保護地自然教育專家委員會成立暨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啟動會在西寧召開。來自省內外從事草原、濕地、森林等生態系統、園林、自然教育、地質調查、教育等學科的55人成為青海自然保護地自然教育專家。
經過近兩年的籌備,由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青海省環境教育協會從省內科研院所、高校、公益機構和從事自然教育的企業中,甄選出55名(其中,省外16名)組成專家委員會,旨在推進行業規范發展,加大自然教育進校園力度,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的自然教育體系,助力國家公園示范省自然教育規劃目標,從體系化全方位推進國家公園省自然教育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專家委員會將依據《關于加快推進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自然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確定的任務,繼續全力推進國家公園示范省自然教育體系化建設,通過科普、解說、體驗多層次,課程、師資、活動、設施、媒介多要素構建國家公園自然教育體系,推進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自然教育媒介體系、強化國家公園示范省自然教育基地和戶外宣教體系、把自然教育打造成國家公園生態名片。
各位專家表示,將充分發揮各自專長,以線上、線下等形式指導青海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工作,為自然教育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領域更加廣泛、教育更加生動,質量更加提升,成果更加豐碩,創新國家公園示范省自然教育體系化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
此外,正式啟動了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工作,將從自然教育資源梳理、自然教育和生態體驗示范活動、自然教育解說等方面開展相關自然教育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黃河水庫“后移民”時代的新生活:資源變資產、移民變股民
資源變資產、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移民變股民……青海省是“母親河”黃河發源省份,記者15日從青海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該省黃河大中型水庫移民產業發展態勢穩中向好,移民后期扶持效果明顯。[詳細] -
青海省海南州創新推進光伏治沙 “牧光互補”生態富民
“我放牧5年了,現在每年出欄200多只羊,去年掙了24萬元。”近日,在華能青海發電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鐵蓋鄉下合樂寺村牧民李其元告訴記者。 [詳細] -
青海湖:水鳥達2007年以來最大值普氏原羚達保護初期近11倍
近日,記者從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獲悉,2021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棲息水鳥、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均實現增長,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率達90%以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