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守護生態為民辦實事
今年以來,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治標準要更高、黨性要求要更嚴、組織紀律性要更強”專題教育,始終堅持“以監測服務社會,以監測服務民生”的原則,在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中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成效,使群眾切身感受到優良生態環境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
結合職能,精心謀劃全面統籌
自治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自治區黨委“守護西藏青山綠水,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要求,以黨史學習教育和“三更”專題教育為抓手,加強黨支部建設,堅持做到以黨建引領業務,將黨建工作與重點業務工作及監測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實。
自治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制定印發了《西藏自治區區控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工作規范(試行)》《西藏自治區排污單位監督性監測工作規范(試行)》和《2021年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監測方案》,對規范和方案中涉及民生方面的監測工作進行單獨安排部署,確保各項重點監測工作得到落實,真正做到環保為民、監測為民,不斷推動西藏生態環境監測事業邁上新臺階,助力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監測為民,牢記綠色民生使命
自治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以黨史學習教育和“三更”專題教育為契機,充分發揮生態“環保鐵軍”先鋒隊作用,確保“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取得實效。
在日喀則2021年藏歷農事新年、春節和藏歷新年之際,自治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40名黨員自發捐款購買了價值1.1萬元的生活物品,對駐村點拉亞和白甲兩個村28戶脫貧戶進行了慰問,用真心真情真誠服務群眾、幫助群眾。
此外,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積極利用自身優勢,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安全。開展了自治區130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考核監測,確保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讓群眾喝上放心水。同時,開展了自治區重點國控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監控生產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確保周邊群眾生活環境良好。
生態環境監測對保護人民群眾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保障國家和自治區重大民生項目的順利實施具有保駕護航的重要意義。為此,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了青藏鐵路、拉日鐵路和新建川藏鐵路等工程沿線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為綠色環保民生工程建設提供監測數據指導;開展了格拉丹東長江源頭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的系統性監測,摸清長江源頭生態系統狀況和水資源狀況及水經濟各項指標參數,為下一步國家開展流域補償和流域水經濟建設奠定數據基礎;開展了自治區36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考核、74個縣環保考核監測和5個生態補償縣的環境質量監測,全力保障國家和自治區兩級生態環境保護考核、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生態補償等重點工作,讓更多群眾享受到生態環保效益。
不忘初心,持續當好“環保鐵軍”
一直以來,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始終踐行監測為民理念,謀在前、做在前,為群眾環境知情權提供監測和環境質量信息服務保障,努力當好“環保鐵軍”排頭兵。接下來,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將深入踐行黨史學習教育和“三更”專題教育要求,主動作為、積極謀劃,切實將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與為民服務有機結合。
“在下一步工作中,將加大雅魯藏布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力度,將監測工作貫穿雅江全流域,確保國家和自治區重大水電開發等民生建設項目順利落地實施。”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還將有針對性的開展生態環境科學研究和專項調查工作,切實摸清全球變暖對西藏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的影響,并繼續做好格拉丹東長江源專項調查監測,盡快謀劃怒江源頭專項調查監測,為將長江源頭和怒江源頭生態補償納入國家生態補償范圍奠定數據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西藏嚴控溫室氣體排放
西藏自治區官方3日發布2020年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稱,西藏保持對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工業企業項目零引進。[詳細] -
西藏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3日發布《2020年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涵蓋水、大氣、聲、土壤、輻射、草地、森林、濕地、生物多樣性等基本情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