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生態

拉薩“后花園”何以變新顏

發布時間:2020-12-18 10:00:00來源: 西藏日報


林周縣黑頸鶴自然保護區內飛翔的黑頸鶴。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其中包括: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回顧“十三五”,拉薩市林周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有力確保了林周縣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良好。

  近來,林周縣亞榮村村民多吉有一個新習慣:每次出門都會把家門鎖好,拉一拉鎖,檢查一番,才放心出門。在村口見到記者,他略帶神秘地說:“我家來了一位‘重要的親戚’,一起去看看吧!”

  這位49歲的藏族漢子,精瘦卻顯干練。在家門口,他掏出鑰匙,咯噔一聲,打開大門的掛鎖。神秘的“親戚”究竟是誰?原來,住著一只受傷的黑頸鶴,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多吉是該縣的黑頸鶴巡護員,十幾天前,聽村民說,有一只黑頸鶴翅膀受傷嚴重。多吉當即跳上摩托車,趕往黑頸鶴受傷地,把它抱回家,此時它已奄奄一息。他像照料家人一樣,把青霉素和著糌粑,喂給黑頸鶴,之后再把消炎藥伴著酥油,涂抹在翅膀的傷口上。

  “沒想到竟然救活了它,等傷好了就把它放飛。”多吉語氣自豪地說。記者看到,黑頸鶴羽毛發亮,恢復得很好,直直地站立,等著腳傷痊愈后,就能回歸自然。

  據林周縣有關數據顯示,十年前,遷徙至該縣過冬的黑頸鶴數量只有兩三百只,近三年,每年有約2000只,這是林周生態變化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當地積極行動,消除了“無樹村”“無樹戶”、地表水水質達到或優于III類標準、947名森林生態效益專職護林員、9名野生動物專職巡護員……這個拉薩的“后花園”,為什么生態環境會持續變好?近日,記者實地對林周進行調研式采訪。

  微觀:生態意識之變

  冬天的林周,行走在鄉間公路,盡管山上綠色早已褪去,但沼澤地、湖邊、田邊仍一片生機。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從頭頂飛過,忍不住在二三十米外抵近觀察,記者發現鳥類依然淡定,似乎并不擔心有人到來。

  43歲的藏族女巡護員格桑卓瑪,指著不遠處說起了變化:“以前鳥很怕人,數量也不多,現在,鳥不怕人,以地里青稞穗為食,都到這里來越冬。”

  黑頸鶴,作為世界上唯一生長且繁殖在高原的鶴,在藏族同胞眼里,它們是神圣、吉祥的符號。盡管如此,在保護區成立之前,還常有不法者盜獵。

  “這樣的事,現在已經沒有了。”格桑卓瑪告訴記者。

  守護,必須有實實在在的投入。2003年,國家批準成立了西藏雅江中游河谷黑頸鶴自然保護區。之后,林周縣林草局派專門的巡護員為黑頸鶴投食,目前一共有9名專職人員,每年從11月到次年4月開展巡護,覆蓋了全縣黑頸鶴的棲息地。

  來到春堆鄉卡東村,嘎吱一聲,摩托車停在了一旁,巡護員丹增熱情地給我們打招呼:“正準備給黑頸鶴投喂小麥。”

  這幾年,他每年都需要投喂1500斤左右的青稞和小麥,幫助黑頸鶴過冬。“最遠的投喂點離家20公里,來回巡查一圈就得一天。”丹增說。

  “全縣僅投喂的費用每年至少3萬元,大約有1.5萬斤青稞和小麥,作為黑頸鶴的補充食源,保證它們安全過冬。”林周縣林草局專業技術人員久美頓珠介紹。

  從黑頸鶴的變化,便能看到林周生態的微觀之變。

  變,關鍵在于生態意識之變。丹增說:“這里最大的變化,是大家都意識到保護的重要性。現在,就連村里小孩都有保護意識,一旦有受傷的黑頸鶴,村民都會第一時間告訴我,我會第一時間救治。”

  變,已經成為村民的自覺行動。在林周各鄉(鎮)、各村分別制定了鄉規民約、村規民約。近幾年,林周縣沒有發生過一起傷害野生動物的事件。

  中觀:保護生態方式之變

  當地應當如何使生態保護與群眾的生產生活相適應?

  在林周的縣域層面進行精細化管理,使得林周生態好了,野生動物也多了。可隨之問題也多了,野生動物常常“肇事”,給家畜和糧食造成損失,補償群眾損失也是經常的事。”久美頓珠說。

  在該縣林草局野生動物肇事補償檔案中,記者隨意抽取一本,看到2016年的記錄,加給村乃瓊組村民大多吉,因損失12.75畝青稞、1.525畝油菜,被核定損失4087.62元,并進行補償。

  近些年,該縣落實《西藏自治區陸生野生動物造成公民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補償辦法》。其中,2018年,該縣野生動物肇事補償資金全年共計賠付175萬余元;2019年1月至9月共計賠付131萬余元。

  變,必須要直面問題。縣域管理必須要站在中觀層面,整合資源打通各個堵點。可是,諸多歷史遺留問題解決起來并不容易。

  有這樣一個案例,在江熱夏鄉有一處砂石廠,歷史上是當地群眾建房砂料取用之地,無度取用資源極大地破壞了環境。改變,卻談何容易。

  “以前當地整改過幾次,但都沒有解決問題,不能再拖了,今年7月縣里組織多部門進行整治,還對現場進行恢復。”拉薩市生態環境局林周縣分局副局長土旦回憶,“這是我們環保的決心!”

  變,敢于啃硬骨頭。2017年至2019年,該縣連續3年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專項執法行動,涉及共38項,其中10項無需整改,其余28項均已整改到位。

  變,還意味著要創新。記者隨機走訪了林周的幾個村莊,發現都有一個共同點——藏式風格村莊顯得格外整潔。原來2016年以來,垃圾處理方式改變了,該縣累計投入2000余萬元購置垃圾車,采取“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置”的管理模式,實現全縣45個行政村全覆蓋。

  “平時村里的垃圾基本上一周一運;節日時村里的垃圾多了,我們隨時進行清運。”土旦介紹,“全年我們聘用了鄉(鎮)保潔員、村級環境監督員171人,確保村中保潔工作落實到個人。如果群眾反映有垃圾清運不及時問題,我們一個電話,就可以及時處理,不留死角。”

  變,是一種著眼于高質量發展的變革。在甘旦曲果鎮小區,這里已經布設了智能分類回收箱,按照提示,居民可以很快完成垃圾分類。一旁的工作人員說,還有積分獎勵措施,投放多了,積分夠了,就可以在邊上的兌換機上換取各種小禮品。

  記者來到該縣環保部門,副局長土旦指著垃圾分類屏幕說:“我們可以對垃圾分類情況隨時監控。”

  “目前,我們縣中小學的垃圾分類做得最好。”土旦介紹,由于處于起步階段,雖與大城市有不小差距,但他們嘗試從學校做起,逐步提升居民的環保意識。

  宏觀:綠色紅利之變

  林周,不僅是拉薩“后花園”,還承擔著拉薩市第一產糧大縣、第二牧業大縣的重擔。如何實現生態的高質量發展,如何實現綠色變紅利?

  在該縣松盤鄉,讓人眼前一亮,江蘇省對口支援項目——占地面積2347畝的格桑塘現代農牧業產業示范園。如今,這里把牦牛產業鏈拉長:從飼草種植、牦牛繁育、科學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終端銷售,打造具有全產業鏈條牦牛產業。

  “在這里工作有獲得感。”大學畢業生土旦說,去年畢業后就來這里,從事獸醫工作。該產業園以“技術人員+貧困戶”的就業模式,大中專畢業生1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12名,既帶動畢業生就業,也帶動脫貧戶增收。在這里就業的50多人,平均月工資達3500元。

  從宏觀數據上來看,綠色農業帶來綠色紅利。“十三五”以來,林周縣農牧業提質增效:

  ——農業上,青稞畝產增產8斤,累計產糧6.21億斤;

  ——畜牧業上,牲畜存欄穩定在23.6萬頭(只、匹),牦牛年育肥能力提升至1800頭,奶產量增加1.5萬噸,禽蛋產量增加115噸;

  ——飼草業上,充分利用荒地、棄耕地、次級耕地開展種植,提升了土地使用率,實現了從“小散”到集中化、規模化轉變。

  變化,在于改革。“十三五”以來,林周縣圍繞“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的建設目標,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緊抓環境質量監測,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責任制,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綠色林周”。如今,林周縣“建設河長林”工作日漸成效,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正在展開,一批綠色產業也已建成投用。

  改革,初見成效。近年來,林周初步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家庭牧場+種養殖大戶”的多元化綠色發展模式。位于曲嘎強村的飼草種植基地,是林周縣結合當地優勢建設的重點項目,僅去年一年,曲嘎強村飼草種植面積就達4500畝,年總收入達到616萬元,平均每戶收入達7萬元左右,真正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林周,生態發展正在穩步轉化為生態紅利。

  改變,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獲得感。有這樣一組數據:2019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5.71億元,增長5.94%,實現農牧業增加值3.35億元,增長5.5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292元,增長12.8%。

  此時,這個拉薩的“后花園”,環境正在變美,農民口袋正在變鼓,生態紅利持續釋放。這些,讓人充滿期待,但林周的生態發展遠沒有止步。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候鳥天堂”的守護者

    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成群結隊的鳥兒在河面上、濕地里盡情嬉戲,赤麻鴨悠然戲水、斑頭雁低聲吟唱、黑頸鶴翩翩起舞……一派熱鬧的景象。[詳細]
  • 拉薩河城區段綜合治理及生態修復建設

    捕獲.PNG
    連日來,不斷穿梭在西藏拉薩河城區段綜合治理及生態修復工程施工現場的各類機械轟鳴不止,現場施工人員搶抓工期,加快推進這一民生工程的建設進度。[詳細]
  • 黑頸鶴集聚拉薩林周縣

    林周縣黑頸鶴自然保護區建立于1993年,2003年被設立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雅魯藏布江中游自然保護區的核心部分,在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初,這里便會迎來成群的黑頸鶴過冬。[詳細]
  • 堅持生態保護第一 深化西藏生態法治建設

    W020201209327399454743.jpg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詳細]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刺激无码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无码AV网站永久免费 |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影音先锋中文无码一区|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无码|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中文字幕国产91|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 99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动漫3d|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 下载天堂国产AV成人无码精品网站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百度|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第5页|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色吊丝中文字幕| 亚洲v国产v天堂a无码久久|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99精品无码视亚| 最好看更新中文字幕| 欧洲Av无码放荡人妇网站|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一级毛片中出无码| 最好的中文字幕视频2019| 亚洲无码黄色网址|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