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藍水更綠
11月6日,青海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青海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實施情況。
“十三五”時期,青海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方位落實“四個扎扎實實”特別是“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重大要求,牢牢把握“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省情定位,堅決扛起保護生態環境的重大政治責任,始終保持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聚焦保護“中華水塔”、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戰略實施,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青海力量。
“十三五”時期,青海省圍繞“籃天、碧水、凈土”目標任務,以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強力推動實施《青海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的6方面23項重點任務基本完成,11項約束性指標全部提前完成。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司文軒說,這五年,是青海省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也是全省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的五年。
經過近五年努力,青海省污染防治階段性目標順利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截至2019年底,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環境質量達到或好于Ⅲ類的比例達到94.7%,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提前一年完成規劃目標。西寧市、海東市優良天數平均比例達95%;全省四項主要污染物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減排目標任務。
五年來,青海省扎實推進實施三江源二期、祁連山等重大生態保護工程,推動實施祁連山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全省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穩定向好,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全省藍綠空間占比超過70%。
司文軒介紹,五年來,民生突出環境問題治理取得新突破,堅持“好水和差水”一起抓,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水資源管理,積極融入國家戰略,爭取落實中央專項資金,支持實施長江源區、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程。以兩市六州政府所在地城鎮為重點,落實“抑塵、減煤、控車、治企、增綠”措施,累計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2.6萬輛、燃煤小鍋爐2673蒸噸,分類推進687家“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和27家鐵合金企業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燃煤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持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累計安排整治村莊和游牧民定居點4515個,按期實現整治全覆蓋,全省開展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的村莊和游牧民定居點達到100%,實施生活污水治理的村莊超過10%,農村人居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據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顯示,與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相比,青海省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9.75%,氨氮下降55.84%,總氮下降24.17%,總磷下降25%,反映出青海省污染治理能力的明顯提升和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司文軒介紹,五年來,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制定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總體方案,率先在全國省級層面對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頂層設計,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出臺后,制定了貫徹實施意見并進行具體實踐,基本搭建了符合中央要求、具有青海特色的“四梁八柱”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司文軒表示,下一步,將主動適應新形勢新目標和新要求,科學編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發揮應有作用,為建設現代化青海開好局起好步,為建設美麗中國譜寫青海新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