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期間的西藏,游人如織,文旅產業熱潮涌動:10月1日至10月8日,西藏全區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75.5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9.47億元,重點景區客流平穩。這份熱度的背后,有沉浸式體驗的新意、文化與節慶的交融,更涌動著西藏文旅跳出“門票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沉浸式體驗,讓高原風光有了“新玩法”。西藏林芝市巴松錯的山間步道上,每天來這里觀光徒步的游客達到了約6000人次,同比增長29%;暮色中的納木錯,星空攝影成了熱門旅行打卡方式,游客裹著厚毯仰望銀河,將高原的璀璨星河定格成專屬記憶;拉薩河畔,《文成公主》大型史詩劇每晚上座率居高不下,實景舞臺上的唐蕃古道故事,讓觀眾在光影中觸摸歷史;在林芝,開心麻花《偷心晚宴》西藏首演也掀起熱潮,沉浸式互動讓藏式風情與現代喜劇碰撞出別樣火花——“來西藏”不再只是看風景,更成了“體驗生活”。
非遺與節慶碰撞,讓文化傳承有了“新溫度”。西藏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的“千燈之夜”,成了雙節火熱的夜游地:千盞燈光織就夢幻天幕,大唐不倒翁的輕盈舞姿、風火輪火花秀的璀璨光影、非遺火壺表演的古樸技藝輪番上演,現代科技與傳統美學的融合,讓游客在驚呼中感受多元文化;昌都市邊壩縣的民族路廣場上,唐卡傳承人的畫筆在畫布上流轉,吉祥圖案、邊壩人文題材的創作現場,游客既能聽講解、學勾線,還能把印有唐卡元素的文創帶回家;昌都市洛隆縣碩督鎮的中秋集市上,印有“中華民族一家親”字樣的“唐卡明月酥”成了“網紅”——非遺傳承人將唐卡的吉祥紋樣、色彩美學揉進青稞酥油里,一口月餅,嘗的是團圓味,品的是文化韻。
文旅的紅火,早已跳出“門票經濟”的圈子,成為拉動西藏經濟的“強引擎”。今年,西藏出臺多項政策舉措,為文旅深度融合保駕護航,并策劃舉辦了“西藏味道體驗周”“來西藏摘星星”“冬游西藏”等宣傳推廣活動,大力發展“康養游”“文博游”等精品旅游路線。今年1—8月,西藏共接待國內外游客5700多萬人次,同比增長11.3%,文化產業產值超100億元。更重要的是,文旅的發展讓更多民生福祉落地生根:從“單一景區收費”到串聯起餐飲、住宿、文創、交通的完整產業鏈,文旅讓越來越多的當地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在家門口捧起“文旅飯碗”,實現了“景區美”與“百姓富”的雙向奔赴。
回望西藏自治區成立60年,從昔日“進藏難”到如今“說走就走”,從文旅資源“養在深閨”到如今“八方來朝”,文旅業的蝶變,是雪域發展的生動縮影。如今,當游客與當地群眾一起跳鍋莊、品月餅,當傳統技藝在體驗中傳承、區域資源在聯動中共享,文旅早已不只是文化產業、經濟產業,更成了增進民族團結的紐帶、展現高原新貌的窗口。
雙節的熱鬧漸漸褪去,但西藏文旅的故事還在續寫。站在新起點,西藏也將以初心守好生態底色,以匠心擦亮特色“名片”,以創新開拓文旅新局,讓這片高原的文旅故事,永遠鮮活,永遠值得奔赴與期待。(中國西藏網 文/張藝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