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多措并舉推進“醫養結合” 探索“老有所養”升級版
央廣網廈門11月17日消息(記者陳庚)作為全國首批50個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市之一,廈門市近年來積極探索“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多措并舉推進“醫養結合”,打造“老有所養”升級版。
據廈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林剛介紹,截止2020年10月底,廈門市60周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有38.29萬人,占戶籍人口數的14.11%。另有持有居住證的老年人7.65萬人。在機構養老方面,廈門形成了“以醫帶養、以醫進養、以醫托養、以醫聯養”四種醫養結合模式;在社區養老方面,廈門打造15分鐘的醫療健康服務圈;在居家養老方面,廈門形成了“三師共管”居家醫養結合模式。
廈門市衛健委老齡健康處處長沈瑞琤透露,廈門約有90%的老人居家養老,6%的老人依托社區養老,4%的老人在養老機構養老,其中“養老機構的醫養結合起步較早,政策支持相對集中,工作基礎較好。社區、居家醫養結合起步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記者了解到,廈門市注重加大政策扶持,引導養老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可享受免征企業所得稅,用電、用水、用氣享受居民價格政策,專項資金補貼,內設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服務范圍,簡化審批登記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一些實力較強的醫療機構依托自身醫療資源,紛紛興辦養老項目或護理院,全市現有11家養老機構與醫院、護理院等醫療機構同屬一個投資方并在同一地點經營。有的綜合性醫院利用優質醫療資源托管相關機構的養老服務,一些養老機構也采取就近、自愿原則與附近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協議,建立幫扶機制,開辟就診就醫綠色通道,及時轉診。一些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等醫療機構,按規定配備相應的醫生、護士及相關的藥品、醫療設備,讓入住的老年人小病不出養老院,就地獲得醫療服務。
在社區醫養結合方面,廈門市積極鼓勵醫療機構通過招投標的方式參與承包管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基層醫療機構也普遍建有中醫館、康復室。該市還積極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及智能安全報警系統、智能血壓儀、智能腕表、智能床墊等智能穿戴、安全防護探測設備,實時監測老人的健康狀況,開展“遠程問診”。福建醫聯康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則與廈門市湖里區聯手打造“一站式”智慧城市小區醫養服務。
為做好居家老人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工作,廈門市構建“1+1+N”三師共管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為居民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慢病患者延長處方用藥、優先預約大醫院專家門診、日常隨訪、健康咨詢、慢病線上續方、用藥指導等“多快好省”品牌服務;為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日常隨訪、定期體檢及全程健康管理;為80歲以上老人及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每年不少于一次的免費上門出診等服務。
廈門還積極開展中醫專家進社區活動,指導社區開展中醫適宜技術服務,提升社區中醫臨床診療水平,為老年人提供便利性的基本醫療服務及中醫體質辨識、中醫指導等服務;積極開展關愛老年人心理健康項目點工作,今年思明、湖里兩區的3個國家心理關愛項目點率先開展入戶評估、心理干預等。
就在上月底,廈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等7部門聯合印發了《廈門市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實施方案》,提出將著力構建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的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增強老年人健康獲得感,實現健康老齡化,建設健康廈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