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企推人臉識別防孩子沉迷網游 專家:家長也應盡責
【現場】游戲的賬號查看到是通過您來電的手機(號)綁定的微信進行的游戲,對嗎?
【解說】11月10日,在位于四川成都的某大廈,數百名客服人員正一刻不停地接打電話,處理未成年人游戲消費退費申訴,她們都是騰訊未成年人家長服務平臺團隊的工作人員。
【解說】近年來,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過度消費,部分網絡平臺開始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升級“未保體系”。騰訊未成年人家長服務平臺負責人陶金介紹,該團隊受理的退費申訴中,95%以上屬于未成年人用戶冒用成年人身份進行游戲及消費,表明孩子盜用家長信息繞過游戲平臺監管成為當前防沉迷工作的主要問題。
【同期】騰訊未成年人家長服務平臺負責人陶金
整個“未保(體系)”現在應該進入到一個3.0的“深水區”階段,就是孩子開始去冒用家長的這種賬號。其實我們整個“未保3.0”現在所做的這種人臉識別技術的進一步擴展、應用和探索,其實就是在努力解決這種“深水區”的“共玩問題”。首先它會針對這種登錄或者支付的環節,進行人臉識別的彈出,要家長本人和使用者的賬號是一對一的,才能完成這個支付。通過我們服務的數據會發現,其實有的未成年人會欺騙家長,(利用)學校交資料等等環節去洞穿我們這個人臉識別的這種應用場景,所以我們現在也加入到了這種播報的環節,會明確提醒到家長。
【解說】據該公司針對退費用戶的調查顯示,17%的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曾遭遇校園霸凌。陶金表示,隨著公司“未保體系”建設的推進,他們團隊也在關注更深層次的家庭問題和教育問題,甚至幫助家長發現一些孩子可能遭遇校園霸凌的線索。
【同期】騰訊未成年人家長服務平臺負責人陶金
可能傳統的服務都是一種電話型的解決問題,我們現在其實一邊要解決好家庭發生的不理性消費問題,其實同步還在解決家長的情緒,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互問題和教育問題。現在如果家長過來申請退費,我們先把孩子關心一下,他現在發生了這種沖動型的消費情況,他現在怎么樣了,您一定要好好地跟他理性溝通。然后在逐步的這種退款過程當中,我們也會通過這種問卷的形式,理性的這種溝通方式去幫他一起去復盤,找到發生這個原因背后的根源是在哪里。
【解說】如今,網絡公司利用技術手段限制未成年沉迷游戲的保護體系正日益成熟和完善。但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看來,除了技術以外,還是需要各方都參與其中,其中最關鍵的還是廣大父母對孩子的及時關心與呵護。
【同期】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
現在未成年人接觸互聯網基本上已經達到了94%到97%,對他們的保護就不是過去的只是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所以這次的“未保法”也專門增加了一個網絡保護專章,就意味著對未成年人的保護進入了一個“深水區”,這個“深水區”就是現在面臨的這種網絡使用的這樣一個問題。家長首先要提高你自己的教育素養,如果家長不想做這些事,把這個都推給了技術,推給了網絡,或者推給了某個企業的話,我覺得其實就是家長在逃避他的教育責任。
【解說】對于網絡公司推出的防沉迷手段,許多市民表示理解和支持,同時也都認為家長才是幫助孩子遠離網絡成癮危害的主體責任人。
【同期】成都市民紀紅霞
當然企業其實確實也應該有些注意,但是企業畢竟它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所以不能苛責說它不去賺錢或怎么樣,我覺得更大的一部分責任主要其實還是在家長本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