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為企業帶來長期價值投資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近日發布了針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認知情況的基線調研報告。這是此類報告在華首次發布,旨在讓企業領導者了解中國企業參與SDGs的方式、重點領域、未來趨勢。
可持續發展是價值投資,更是經營智慧
報告指出,早在聯合國提出可持續發展目標之前,中國就致力于為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目前,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HDI) 在全世界排名第85 位,中國也是唯一一個從“低人類發展指數”躍升到“高人類發展指數”類別的國家。
開發計劃署表示,將始終與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保持一致,推進將可持續發展目標納入關鍵發展政策,提倡向低碳經濟和可持續型社會轉型,保護生物多樣性,支持中國成為全球發展合作中日益重要的伙伴。
報告圍繞《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17個目標展開調研。這17個目標旨在構建一個充滿包容性的社會體系以及可持續的生活、投資、生產和消費方式,同時協同每一個人參與可持續發展進程。
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看來,推動和落實《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不僅僅是每個商業機構和私營部門應履行的責任,更見企業家的經營智慧。
目前,可持續發展已成為許多全球領先公司的戰略重點之一。他們把“環境友好”“包容性增長”“社會責任”作為企業價值和商業使命的核心內容,在年報中或專項報告中展示各類非財務信息以提升企業的影響力和綜合價值。從某種程度說,可持續發展已日漸成為企業家的思維方式和經營智慧之一。
此外,可持續發展還能為公司帶來長期價值投資。制定前瞻性可持續發展戰略可以幫助企業有效地預防和管理包括氣候風險在內的風險。例如,在有史以來最熱的2019 年,森林火災和颶風等極端氣候災害頻繁發生,只有積極進取的公司才能通過環境氣候分析支持的供應鏈采購管理來避免損失。
當然,公司在向低碳經濟轉型時可能會面臨潛在過渡和自然風險。這種轉變有可能影響公司的資產價值、盈利能力和供應商管理業務。然而,從機會成本和長期價值來看,低碳經濟轉型是大勢所趨,不能因為短期的過渡風險就畏首不前。
私企是可持續發展不容小覷的力量
“私營部門可利用其豐富的專業知識、資源和生產方式促進可持續發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阿奇姆·施泰納強調。
報告指出,私營部門對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不論是私人跨國大型企業還是私人小企業,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都會對社會和環境造成不同程度影響。
據估計,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需的2/3的資金、資源和技術來自私營部門。
目前,各國政府清晰地意識到了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愈發重要的作用,也正在努力把私營部門融入商業之外的領域,最終使得不管是大型國企還是小型初創公司,每個企業都能在可持續發展上共同發力。對于企業來說,應該充分了解可持續發展目標能夠帶來的機遇、利好以及操作過程中的規章制度。
目前,中國的私營部門已做好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準備。例如,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創造的工作崗位已經超過了石油和天然氣行業。 以2017 年數據為例,我國在可再生能源上的投資超過1250 億美元,比上年至少增長25%。
白雅婷表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需的三分之二的資金、資源和技術都來自私營部門。要想真正意義上消除貧困并確保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擁有更好的未來,企業必須將其工作重心與可持續發展目標保持一致,同時加大投入,構建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未來。”
據估計,僅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每年的資金缺口就高達2.6萬億美元,而這一高額資金需求正在被社會影響力投資、氣候融資等私人的新投融資模式所滿足。
下一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還將與私營部門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其專業知識和資源渠道解決全球性問題。
不止于環境,綠色模式也有商業利益
“你知道嗎?有約89%的中國企業了解SDGs,并認識到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公司品牌價值,還可以帶來積極的社會、經濟及環境影響。同時,可持續發展也伴隨著諸多商業機遇。到2030年,全球由SDGs所驅動的經濟增長可達12萬億美元。”該報告指出。
除環境效益外,綠色模式也有商業利益。到2050 年,能源系統的綠色化可以使全球GDP 增長98 萬億美元,使GDP 增長比當前計劃高2.4%。在未來30 年內,通過增加投資,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創造的工作崗位數量將翻兩番,達到4200 萬個。
此外,發展循環經濟可以創造600 萬個工作崗位,舊物會通過循環利用和升級再造獲得更高的價值。占全球所有工作40%的12 億個工作崗位,將取決于健康和穩定的環境。
可持續發展伴隨著諸多商業機遇。到2030年,全球由SDGs所驅動的經濟增長可達12萬億美元。在戰略層面與SDGs保持一致將為企業帶來很多好處,如提高效率,增加員工留任率,助力品牌影響力,增強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
總的來說,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商業意義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際知名投資機構或個人理解,他們希望能夠為明確可衡量影響力的企業或項目進行投資,尤其是支持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或項目。
可以預見,與可持續發展原則接軌的公司不僅擁有不斷增加的商業機會,而且可以參與塑造人類和地球未來的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