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謝信背后的僑之愛、僑之力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金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定強收到一封感謝信和一面錦旗。這是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永樂鎮西華村全體村民托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僑聯主席劉以勤帶來的心意。
錦旗上寫著“善德無疆,大愛永存”;感謝信中寫道,全體村民表示由衷感謝,“我們永遠把您銘記在了心里。”
古藺縣是國家級貧困縣。2016年1月,永樂鎮深度貧困的西華村被四川省僑聯確定為定點幫扶村。2018年6月,西華村收到了林定強捐贈的200萬元(人民幣,下同)愛心資金。經過多次實地考察和研究論證,西華村決定將這筆資金用于開發民宿旅游項目。
兩年多來,在僑界無私幫助下,西華村成功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昔日基礎薄弱的落后村變成了初有產業的小康村。
一封感謝信只是華僑華人參與祖(籍)國建設發展的一個縮影,折射出千千萬萬海外僑胞心系桑梓的惦念。
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海外僑胞、港澳同胞為國內社會公益事業捐贈累計已超過1000億元,涉及教育、醫療、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方面面。
劉以勤介紹,在西華村有一條路名為“歐華路”,這條路由來自歐洲28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捐建而成;學校里孩子們收到的很多愛心包,來自歐洲社團捐贈;村里的漁場、牛場、水窖等,也有不少來自僑資企業的幫扶。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僑聯主席陳式海介紹,著名僑領、香港仁善扶貧基金會理事長陳守仁先生一直惦念多省的扶貧攻堅工作。基金會通過堅持產業扶貧模式,增加受扶單位如農村合作社的造血功能,一直探索鄉村振興的可持續性發展能力。
陳式海說,著名僑企融僑集團也積極參與閩寧協作對口幫扶,在寧夏設立大型養牛基地;在福建設立林文鏡慈善基金會,開展以“大地之子”為主題的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云南省僑聯黨組書記和向紅也介紹,自2011年云南華商公益基金會成立以來,云南省僑聯依托該平臺累計接收捐贈(款物)7000多萬元,實施公益項目140多項,資助省內貧困學生近萬名。
2020年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海外僑胞正在并將持續為之注入力量。
劉以勤表示,華僑華人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任何時期從來都沒有缺席過,在全國各地的扶貧地區,也大多有“僑”的元素,“現在國家發展越來越好,他們依然做著力所能及的事。”
“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廣大僑胞在政治、經濟、文化、對外交往等方面均可發揮重要推動作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銀帝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奕龍認為,如今無論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還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時代華僑華人都蘊藏著巨大能量。
事實上,西華村摘掉貧困帽子,朱奕龍也出了一份力。他說,在中國決戰脫貧攻堅之后,還有更多事情需要參與,“我也做好了準備,繼續深度參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