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劍指”統方利益鏈 斬斷“帶金銷售”關鍵環節
央廣網北京8月24日消息(總臺中國之聲記者周益帆)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動畫——《醫療領域腐敗和不正之風丨斬斷統方數據利益鏈》,這則動畫講述了“某區人民醫院信息科科長非法收集、售賣醫院統方數據,收受藥品銷售人員送予的“統方”好處費,淪為藥商的“圍獵”對家的內容。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強調,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對信息、藥劑等關鍵崗位人員的日常監督,切實防范廉政風險,讓黨員干部時刻感到權力受約束,伸手必被捉?!敖y方”指的是針對醫生處方用藥量的數據統計?!敖y方”背后可能會有怎樣的利益鏈條?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的這則動畫,圍繞著某區人民醫院信息科高科長如何收集、售賣統方并拉攏其他醫院工作人員,結成利益集團的內容展開——
高科長:數據發過去,這個月的生活費又有著落了。張經理,這個月10個藥品的數據發給你了。
張經理:謝謝高科長,我馬上把費用轉您銀行卡。
實際上,單純對藥品或耗材的用量進行統計,可以讓有關部門監測排名靠前重點藥品耗材的使用情況,便于發現異常增長等現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藥行業從業者解釋,某一種藥品從出廠到進入醫院藥品目錄,再到患者手中,涉及多個環節。
一個藥進入醫院,(要經過)主管院長、藥劑科、醫生,這是一個系統,然后藥進了醫院,它怎么開始使用,就涉及到財務科回款、信息科統計,信息科統計只不過以前要他們統計的是什么,每個月用藥量是多少,這個用藥量是針對醫保查的,就是醫保說這個月你們醫院有哪幾個藥是用量最高的,(單子)要拉出來。
然而,當這種統計結果被醫藥公司所利用,淪為商業競爭的手段,就變成了落實藥品回扣的重要一環。陜西省山陽縣衛生健康局原副局長、醫改專家徐毓才在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表示:“臨床醫生使用某一個藥品或者耗材,之后使用的量需要統計出來,因為如果統計不出來,沒有統方這個東西,他就沒有數據,你就不知道哪一個醫生開了多少這個藥,你就沒有辦法兌現你那個回扣。”
具體來說,不同廠家生產的具有同樣療效的藥品進入醫院用藥目錄后,醫生在開具處方時具體選擇哪一個廠家的藥,會有多種影響因素,這其中可能就包括藥品回扣的金額,統方這時就成為了藥品回扣的“計件”工具。
上海律協醫藥健康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上海市聯合律師事務所律師盧意光說,統方的問題早已有之。“藥品回扣剛開始的時候,相對來說信息系統也沒有那么發達,很多時候都是醫藥企業和我們醫生之間相互的,比如說醫生自己報一個量,根據這個來計算一個金額。后來特別是計算機系統的發達,現在就比較容易來統計某個醫生什么量。當然,統方它用得好的地方,它也是很好,比如甚至有的醫療機構或者有的主管部門利用統方來反商業賄賂。但如果是用于商業賄賂,就相當于是為違法犯罪提供了一個工具?!?/p>
記者以“醫藥代表統方”為關鍵詞在中國裁判文書網進行搜索,最早可查的判決為2010年,2010年至今共有相關案件142起。從判決數量來看,涉及醫藥代表統方的案件2014年至2019年一直在上升,從此前每年一到兩例的個位數,升至2014年19起,2015年24起,2016、2017年達到峰值,每年有29起相關案件,2019年開始,逐漸回落至個位數。
盧意光認為,統方問題折射出的是醫療行業權力分配與利益關系。在專業性極高的醫療領域,醫生對耗材或藥品的使用具有相當的話語權:“我們把它叫處方權,醫療管理上來說,不同級別、不同類別的醫生,它是賦予不同的處方權,實際上是一種管理手段。因為醫患之間的信息的高度不對稱,醫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為患者做決策的,比如說開什么藥,或者是用什么樣的治療方法,的確是占據一個非常主導的位置?!?/p>
醫療衛生事業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是民生福祉的重要體現。當開藥和藥品回扣掛鉤,就可能影響正常的診療效果及費用支出。那么,統方的來源有哪些?該如何切斷其中的利益鏈條?
統方最準確、直接的來源是各醫院的信息科。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的動畫中還警示了不同醫院信息科的工作人員結成利益同盟的違法行為。
醫生2:最近您是剛搬了新房,又買了新車。有什么門路給我們指點一下。
高科長:哪里用得著我指點,你們手里的信息系統就是一條好路。
高科長和雷某、李某結成利益同盟,他們利用負責信息管理、數據收集的職務便利,非法收集并售賣統方數據。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醫藥行業從業者表示,近年來,為解決統方問題,監管部門對醫院信息系統的管理多次提出明確要求。幾位三甲醫院的醫生也向記者證實了這一點。“有些醫保局對醫院的信息科的電腦它是有監控的,當你電腦長時間停留在一個畫面的時候,它會看的,所以說對信息科來說,統方也有一定的風險?!?/p>
但為了落實醫藥回扣、獲得統方,進而搶占市場,醫藥營銷人員還會用上更多的手段,比如醫囑、藥房統計甚至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等都有可能成為獲取信息的渠道。
以記者查詢到的最近的一起由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于2021年終審裁定的案例來說,兩名被告在被派遣至上海一家醫院工作后,搭識了某公司醫藥代表黃某,其中一名被告利用工作便利,擅自數次侵入醫院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庫,非法下載醫院統方數據并交于另一被告,再轉賣給黃某。經司法鑒定:被告人非法獲取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有51個Excel文件。內容包含藥品名稱、生產廠家、醫生工號、醫生姓名、數量、金額等內容。
杜絕統方的發生,根本是切斷其背后的利益鏈條,相關部門曾進行過多次改革與探索。
2014年,原國家衛計委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于加強醫療衛生機構統方管理的規定》,嚴禁為不正當商業目的統方,對違反規定為不當商業目的統方的,要給予處分,對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2020年,國家藥監局發布《醫藥代表備案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不得要求醫藥代表或者其他人員統計醫生個人開具的藥品處方數量;醫藥代表不得參與統計醫生個人開具的藥品處方數量。
盧意光認為,藥品回扣要治標更要治本。從短期來說,要在醫療系統不斷落實監督政策,加強監管力度。”一方面治標,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說通過反腐的不斷地宣傳,不斷地抓典型治標,加大這種監管力度;一方面治本,不斷地做一些體制、機制的改革,就是(在)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的機制上做更多努力?!?/p>
中國衛生法學會理事、北京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惠娟表示,實施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深化陽光薪酬制度的探索、充分調動醫療人員積極性,依然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方向:“誰為14億人的絕大多數(人)提供醫療服務,而且保質、保量、保效率,公立醫院就是承擔起為百姓服務這樣一個公益性機構。政府購買醫生的勞動,改變醫生的智力勞動不值錢(的情況),首先醫生這個主體,讓你不敢貪、不會貪、不肯貪?!?/p>
從更大范圍來看,解決由統方牽扯出的醫療腐敗問題,未來需要進一步梳理藥品流通全鏈條,將反腐推進至更多細分領域。
陜西省山陽縣衛生健康局原副局長、醫改專家徐毓才:“這次反腐敗講的全鏈條、全領域、全覆蓋,回扣能不能實現,它這里邊全領域、全鏈條,就很多了。能不能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能不能進入醫院、能不能進入醫保,因為進不進醫保,它涉及到藥品的市場銷售的占有量,進了醫保占有量就大,進不了醫保它的市場范圍就很小了,進入醫保目錄后邊還有一個價格問題。這回反腐敗為什么提出要聚焦關鍵人物、重點環節,所謂的關鍵人物就是指具有權力來解決藥品能不能進醫院的。我們從這個制度體系里邊,首先要明確所有的規則,小的錯誤我們就要治理;另外,就是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還要跟上,就是收支結構發生了變化,醫院不增加老百姓負擔的情況下,才能夠有更多資金來解決報酬問題?!?/p>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