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水環境安全 北京城市副中心推進實施“南陽實踐”
“南陽實踐”為突發水污染事件處置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思路和方法,通州區積極推進實施“南陽實踐”,為轄區內六條河流“上保險”,保障水環境安全。
什么是“南陽實踐”?區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科技應急分隊王環介紹,“南陽實踐”是突發環境事件應對長期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和方法創新,主要思路由生態環境部在河南省南陽市水污染事件處置中最先提出,并經過實踐反復驗證,用“以空間換時間”,落實“找空間、定方案、抓演練”三個關鍵環節,把水污染事件現場臨時找“應急池”變為提前規劃好清污隔離空間,為事故現場處置贏得主動。
近日,通州區圍繞項目實施情況及取得成效組織項目驗收會,來自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北京市污染源管理事務中心的環境應急領域專家參與項目質詢與討論工作。最終,會議研究認為該項目順利實現各項預期目標,通州區已完成轄區內六條河流的“找空間”和“定方案”工作。
為提升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準備和響應能力,切實保障水環境安全,通州區立足“南陽實踐”理論基礎,以轄區內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以及其他重要環境敏感目標河流為重點,推動開展突發水污染事件環境應急“南陽實踐”實施項目。
項目前期,圍繞溫榆河通州段、潮白河通州段、通惠河通州段、壩河通州段、運潮減河和小中河通州段六條轄區內河流,有序開展現場踏勘、資料收集、影像分析工作,快速了解并精準掌握河流及河流周圍的環境風險源、環境應急空間與設施等相關情況。
針對轄區內河段及沿途應急設施,建立“南陽實踐”河流基礎信息清單,采集現場照片和相關數據,并錄入生態環境部環境應急平臺,便于查詢統計和實時動態更新。根據“南陽實踐”基礎信息清單,編制包含流域水系及敏感點分布圖、流域重點環境風險源分布圖、流域環境應急空間與設施分布圖的通州區“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響應方案。
下一步,通州區將持續深入推進突發水污染事件環境應急“南陽實踐”工作,全力保障城市副中心水環境安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