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這些文化遺存現今的模樣83】聆聽古琴那悠悠雅韻……

發布時間:2024-01-24 09:2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這些文化遺存現今的模樣83】

  光明日報記者 韓業庭

  以“古”字為前綴命名的樂器不多,古琴是一個。

  “古”,說明歷史久遠。那么,究竟有多久遠?

  2016年,湖北棗陽郭家廟出土的一架古琴,距今約2700年,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實物古琴。而在傳說中,伏羲、神農都造過古琴。《太古遺音》載:“伏羲見鳳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為琴。”《世本·作篇》謂:“神農作琴。”

  無論是“樂器之王”鋼琴,還是“樂器之后”小提琴,在古琴面前,都是晚生后輩。但如果只是“古”,并不值得特別驕傲。

  古琴備受推崇,是因為它承載著極為豐厚的精神意蘊。

  它彰顯著中華先民樸素的宇宙觀。

  古琴一般長三尺六寸五分(約120厘米至125厘米),象征一年365天;琴體上部弧形凸起,琴體下部扁平,意指“天圓地方”;相傳琴弦原來只有5根,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后來,周文王、周武王各加一弦,遂成七弦……

  它寄寓著中華先民關于美好事物的想象。

  琴有琴額、琴項、琴肩、琴身、琴尾,琴額附近架弦的叫“岳山”,琴底起支撐作用的兩只腳叫“雁足”,兩個發音孔一個叫“龍池”,一個叫“鳳沼”……

  它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琴棋書畫”四藝,古琴居首。“士無故不撤琴瑟”,在中國古代,不懂古琴,便算不上合格的文人。古琴還被稱為“圣人之器”——在孔子“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設計中,操琴通樂被視為君子人格修養的必要途徑。

  “左琴右書”,攜琴相訪、詩文相贈是文人交往常態。在《全唐詩》和《全唐詩補編》收錄的約5萬首唐詩中,詠琴詩就有1600多首,數量居各類詠樂器詩之首。同時,還流傳下來3000多首古老琴曲,和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從公元7世紀一直沿用至今的樂譜系統——古琴減字譜。

  千百年里,在琴弦間躍動流淌的不僅是音樂,更是文化。

  一曲《流水》,傳載家喻戶曉的“知音”故事。相傳,琴師俞伯牙在荒野中彈琴時,偶遇樵夫鐘子期。彈奏時,伯牙心里剛想到高山,子期便說“峨峨兮若泰山”,伯牙繼而想到流水,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二人驚訝于這種默契,由此結為知己。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彈……

  俞伯牙撫琴遇知音的古琴臺,相傳在武漢市漢水南岸。臺上刻有清代詩人宋湘的《琴臺題壁詩》:“噫嘻乎,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古無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萬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題詩,吾去矣。”詩人感嘆“高山流水”古曲沒有流傳下來。其實,此曲不但在我國廣為流傳,且傳至世界、傳至太空——1977年,作為人類使者的美國“旅行者”號探測器進入太空。它攜帶一張鍍金唱片,唱片上刻錄有當今人類智慧和文明的信息,其中就包括古琴名曲《流水》。

  流傳至今令人耳熟能詳的古琴故事,除高山流水遇知音之外,還有司馬相如“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傾吐“鳳求凰”的思慕,嵇康“接軒轅之遺音”表達堅貞操守,陶淵明撫彈無弦琴以明“大音希聲”……

  然而,在古代,弄琴大多是士大夫的雅趣,與普通老百姓無緣。隨著封建社會解體,“士大夫”式微,在社會變革、外來文化沖擊的影響下,古琴漸漸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以致20世紀20年代,有學者在報紙上批評,古琴是“沒意思而帶騙人的東西”。1956年,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一次古琴普查,結果令人震驚:在當時6億多人口中,“琴人”已不足百位!

  命若懸絲。一場由黨和政府推動的古琴搶救行動隨即拉開帷幕。尋訪傳世琴師、發掘失傳的琴曲、整理散落于民間的琴譜、錄制古琴作品……經過各方努力,取得了一大批古琴搶救性保護成果——

  進行四次國家級館藏傳世古琴修復,修復了“枯木龍吟”等百余張國寶級傳世名琴,占全國館、所藏琴的五分之一;

  《古琴指法譜字集成》出版,收錄了1176個指法名稱、1522個減字寫法,成為目前收錄指法數量最多、收錄范圍最廣的古琴指法類工具書;

  建設“中國古琴音樂文化數據庫”,形成古琴文化的“數字百科全書”,開辟出運用信息化技術開展古琴保護的新路子……

  曾經幾近絕跡的古琴,又“活”了過來——

  2003年,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2008年,一首古琴曲《廣陵散》,奏響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序曲,讓全世界都聽到了中國古琴的聲音。

  由此,古琴逐漸從“圣人之器”變身為進入尋常百姓家的“大眾樂器”。專家們根據目前古琴的年產量估算:今天,我國學習古琴的至少有數百萬人。

  在古琴走向大眾的過程中,圍繞古琴的各種創新也在悄然進行。

  在制作技藝方面,將木材改性技術應用到古琴制作上,提高了古琴的穩定性、耐腐蝕性;用高強度纖維絲、真絲及尼龍絲制作琴弦,讓古琴既耐用又能發出古樸音色……

  在打譜和琴曲的創作中,人工智能也被引入。中央音樂學院等相關科研團隊研發出“AI釋譜——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古琴減字譜數字化平臺”;推出世界第一首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古琴曲《燭》并成功演出,極大地拓寬了古琴發展的邊界……

  2023年4月7日,廣州市松園白云廳內,訪華的法國總統馬克龍休息間隙聆聽了《高山流水》的古琴演奏,并饒有興趣地記錄下曲子的名字。2023年10月18日,來華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外方領導人夫人,欣賞了傳統古琴名曲,充分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

  近年來,在社交媒體上,經常能看到不少古琴愛好者“走紅”外國街頭——他們既演奏中國傳統音樂,也演奏外國流行音樂。那悠遠深邃的琴聲,引得路人駐足聆聽,驚嘆著迷。如此跨越國界的藝術交流,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古琴的魅力,也體會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當古琴音飄世界,中國人的寬廣胸懷與從容氣度也由此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无码爆乳护士让我爽|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日韩亚洲国产中文字幕欧美|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免费| 天堂√在线中文最新版|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av无码人妻精品| 水蜜桃a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日本无线码| 蜜臀av无码人妻精品|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乱人伦Av在线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不卡高清| 中文字幕乱码人在线视频1区| 日韩精选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播放|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色AV永久无码影院AV|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高潮潮喷奶水飞溅视频无码|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