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暖心故事⑧】選房
【這些暖心故事⑧】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 光明日報通訊員 黃津亮
11月20日,冬日里的上海,暖意融融。一大早,外賣騎手王福召就匆匆往普陀區武威東路的和欣公寓3號樓趕。不過,這一次,他不是急著去送外賣。
“我呀,今天,去——選——房!”王福召一字一頓,開心漾在臉上。也難怪:“房”,一直是他的一塊心病。
福召是95后,2020年從河北老家來上海打工,做外賣騎手。小伙子不惜力,一天能跑60多單,業績名列前茅。幾年間,風里來雨里去,從沒道過一個苦字,可一提起住宿條件,卻總禁不住長吁短嘆。
原來,福召和兩個騎手朋友擠在一間10平方米左右的出租房里,還要和幾戶人家共用衛生間。每天夜里回到家,渾身早已被汗水浸透,但考驗還沒結束。“回去早了,洗澡要排隊;回去晚了,洗澡不能出聲,不然會影響別人休息。唉!最愁的是早晨上廁所,靠搶!咱送外賣的,時間耗不得呀……”福召一臉愁容,“可即便是這樣,租金分攤下來,每人每月1000塊也打不住……”
福召遇到的問題,不是個案。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普陀區在面向新就業群體的專項調研中了解到,“改善住宿條件”,是他們最迫切的心愿。
“要給他們提供一個清清爽爽、適適意意的家!”普陀區委組織部組織建設科科長崔寅說。9月,普陀區委組織部統籌政府、群團、國企資源和社會力量,正式啟動了“騎手新家”項目。
把好事做好,就要從細節入手。新家的選址、配置、定價,都有講究。“要選在周邊站點比較多的位置,讓小哥出門上班的騎行車程不超過15分鐘;房內配置要實用,冰箱、洗衣機、烘干機一應俱全,讓大家拎包就能入住;質優還要價廉,每人每月租金在550至950元不等,讓小哥真正得到實惠。”崔寅細數著其中的巧思。
3個月來,崔寅和同事們把普陀區每條街道、每個社區走了好幾遍,最終選中和欣公寓作為首個針對新就業群體的保障性住房。經過改造,98套房不僅廚衛齊備,還配備了床品四件套、毛巾、玻璃杯等“入住禮包”。
福召,幸運地成為第一批選房的人。
“對咱也是有標準的嘞!必須工作滿1年,零投訴、無違法、少違章,還經常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福召語氣中滿是自豪。
上午9點半,普陀區新就業群體“騎手新家”入住預選會正式開始。
“王福召,128號。”
在普陀區公證處工作人員的見證下,首批入住和欣公寓的外賣小哥依次搖號,選擇自己心儀的房間。
“我選了雙人間。”福召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線。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06日 0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