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紅色文化在太行山上永綻光芒

發布時間:2023-07-20 09:2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紅色文化在太行山上永綻光芒

  ——山西長治活化利用紅色資源賦能老區鄉村振興

  光明日報記者 楊玨光明日報通訊員 馮波

   太原火車站,一趟趟滿載中學生的“紅色太行”研學專列從這里駛出,開往革命老區長治武鄉縣。他們將在那里參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接受紅色教育,感悟太行精神。

   與此同時,地處太行山腹地的山西長治迎來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這里將厚重的紅色文化和壯美的太行山水深度融合,打造出豐盛的紅色文旅盛宴。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弘揚革命文化”。近年來,長治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錨定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生態文化旅居目的地”目標,著力打造“中國革命根據地紅色文化展示區”“中國太行風光攬勝處”等五大文旅康養品牌,創新思路舉措,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努力在革命文物保護與新發展理念相融合、革命文物研究闡釋與傳承紅色基因相融合、革命文物展陳與紅色教育相融合、革命文物活化利用與紅色旅游相融合、紅色名村與鄉村振興相融合上狠下功夫,奮力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賡續血脈 讓革命遺存亮起來

  紅色標識隨處可見、紅色景區游人如織、紅色遺跡熠熠生輝、紅色講堂別開生面……漫步在長治市的大街小巷、山川丘壑,一股濃郁的紅色氣息撲面而來。

  長治是一片紅色的沃土。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進駐這里創建了太行、太岳抗日根據地,創造了百萬大軍出太行的奇跡,孕育形成了偉大的太行精神。

  作為一個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長治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各類革命文物、歷史遺存和紀念地遍布全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和省級紅色文化遺址均占據山西全省總數的近1/3,被譽為一座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

  如今,這里成為一座紅色殿堂,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追尋革命先烈的光輝足跡。

  “哇,這就是著名的‘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戰旗,好壯觀!”還未下車,來自山東菏澤的游客張鵬遠就驚呼。

  矗立于長治黎城縣黃崖洞革命紀念地入口處的“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戰旗雕塑,是景區的標志性建筑。每當游客經過,總會被鮮紅的戰旗帶入戰火紛飛的歲月。

  1941年11月,負責保衛黃崖洞兵工廠的八路軍總部特務團1000余人,奮力抵抗5000余名日寇進攻,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創造了抗戰史上敵我傷亡6∶1的紀錄。戰后,八路軍總部授予特務團“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光榮稱號。

  傳承精神血脈,擦亮紅色印記。在長治市縣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黃崖洞革命紀念地投入上千萬元對紅色文化遺址進行保護性修復提質改造,“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戰旗主題雕塑、兵工廠遺址群等煥然一新。同時,還結合全域旅游布局,對紀念地內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如今,這里已成為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研學旅游的熱門紅色景區。

  黃崖洞紀念地的“涅槃重生”,是長治擦亮紅色印記、加大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的縮影。

  近年來,長治市先后出臺《長治市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條例》《長治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利用條例》,把紅色文物保護納入全市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全社會紅色文物保護意識不斷強化、文物存續狀況不斷改善、文物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據統計,5年來,長治市安排專項資金1.8億元,用于革命遺跡、文物的本體修繕和外部環境整治、陳列布展,以及對境內29處省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同時,大力實施文明守望工程,動員和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家、當地居民等各個方面的力量,一對一“認養”革命文物20多處,撬動了大量社會資金。

  深挖內涵 走出活化利用新路

  一盤土炕、一張方桌、兩把椅子……走進位于武鄉縣蟠龍鎮磚壁村的八路軍總部磚壁舊址,每個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紅色故事。

  “在艱苦的抗戰歲月里,八路軍總部幾經轉戰,先后5次進駐武鄉。在磚壁駐扎時,朱德、彭德懷、左權等八路軍首長部署和指揮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粉碎了日寇的‘囚籠政策’……”講解員栗宇晴飽含深情的介紹,讓參觀者為之動容。

  一面靠山、三面臨崖的地形,讓磚壁村成為抗戰時期八路軍總部駐地的絕佳選擇。1940年,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打響,八路軍總指揮部就設在這里。“將軍樹”“連心碾”“抗日井”“軍民壩”……八路軍總部留下的印記處處可見。如今,村里充分利用這些紅色資源,打造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發展紅色旅游。

  近年來,長治立足本土實際,通過創建政校基地、開展紅色教育、加強陳列布展、強化文藝創作等途徑,進一步激活紅色資源價值闡釋和活化利用動能。

  距磚壁村不遠的下北漳村,是80多年前“前方魯藝”所在地,如今又有了一個閃亮的名片——太行干部學院延伸教學點。

  1940年1月1日,前方魯迅藝術學校成立,在太行山根據地形成一支拿筆、一支拿槍的兩支隊伍。眾多優秀的文藝作品在這里誕生、傳播,最終以燎原之勢影響了全國,下北漳村也成為當時華北抗戰前沿的文化中心。

  太行干部學院把弘揚太行精神作為立院之本、辦學之魂,深入研討紅色文化,全力打造全國一流黨性教育基地、太行精神研究中心和抗戰歷史學術交流平臺。

  經過層層篩選,太行干部學院在全市設立了132個紅色延伸教學點,使其成為廣大學員悟初心、礪黨性的有效平臺。據統計,建院以來,太行干部學院共舉辦培訓班1000多期,培訓學員近10萬人。

  與此同時,長治還把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納入全市經常性培訓宣講計劃、上黨文化大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群眾性文化平臺講座內容,年均舉辦各級各類紅色文化講座、宣講報告會1000余場次,參加人數20多萬人次。長治還先后創排完成《魏拯民》《鮮紅的旗幟》等20余部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紅色劇目,并通過周末大劇院、送戲下鄉等形式免費展演。

  作為全國唯一以“八路軍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文化節慶活動——八路軍文化旅游節,至今已持續舉辦11屆,成為長治乃至山西一張重要的紅色文化名片。

  5月28日,第十一屆八路軍文化旅游節開幕,晉冀豫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工作聯盟同時成立,跨省聯動、合作協同,整體推進晉冀豫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工作正式啟航。

  作為發起城市,長治精心推出的以八路軍總部王家峪舊址為中心的“1+4”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核心區、以八路軍總部磚壁舊址為中心的“1+9”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密集區、以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為中心的革命傳統教育功能區的“一線三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密集區發展思路,獲得了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陳列館館長楊樹表示,重溫太行軍民抗戰歷史,觸摸近在眼前的英雄長治,心靈又一次被震撼、被洗滌,充分發揚太行精神,長治在活化利用紅色資源上走出了一條新路。

  擦亮品牌 助力和美鄉村建設

  “紅日照遍了東方,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看吧,千山萬壑銅壁鐵墻,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還未進村,嘹亮的歌聲便遠遠傳來。在位于長治潞城區微子鎮神頭村的神頭嶺伏擊戰紀念碑前,一群游客自發地唱起了革命歌曲《在太行山上》,以此來緬懷革命先烈。而在距此不遠的神頭嶺伏擊戰紀念館內,一堂有聲有色的研學課堂正在開展。

  “1938年3月16日,八路軍三八六旅以傷亡200余人的代價,斃傷日軍1500余人,俘獲8人,繳獲長短槍500余支、騾馬600余匹及大批軍用物資,給侵入晉東南的日軍以有力打擊,這就是著名的神頭嶺伏擊戰……”隨著繪聲繪色的講解,神頭嶺伏擊戰的故事徐徐展開。

  神頭村黨支部書記魏引堂介紹,“從去年開始,村里緊緊依托神頭嶺伏擊戰紅色資源文化優勢,打造了以神頭之戰紀念園、神頭嶺伏擊戰遺址、抗戰文化路、民宿為主體的‘一園、一址、一路、一配套’紅色旅游項目。項目一經推出,便受到廣大游客的歡迎,今年已接待游客超20000人次,這對于以前的神頭村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同神頭村一樣,長治黎城縣洪井鎮北社村深入挖掘中共中央北方局“黎城會議”的歷史價值,將中共中央北方局“黎城會議”舊址打造成了集黨性教育、紅色旅游、延伸教學于一體的基地;長治屯留區崗上村修繕了抗大一分校北崗舊址,創排了系列小劇目,使這里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村;黎城縣黃崖洞鎮小寨村通過豐富的展陳,將“冀南銀行”在小寨村的歷史重現……長治立足紅色資源優勢,挖掘整合紅色旅游資源,打造紅色文化旅游品牌,先后推出20多條紅色精品線路,加上獨具風情的太行山水和底蘊深厚的古建文化,帶動了全市旅游市場復蘇,紅色旅游熱度持續攀升。

  近年來,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八路軍總部王家峪舊址、八路軍文化園等先后列入國家重點推薦旅游路線;大型實景演藝《太行山上》向全國中小學生免費開放;由屯留區抗大一分校舊址、潞城區神頭嶺伏擊戰遺址公園、黎城縣黃崖洞兵工廠舊址等景區組成的“烽火太行·抗戰脊梁”紅色旅游線路,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

  據統計,這幾年每年有近千萬人走進紅色長治,在旅游觀光中緬懷抗戰歷史、紀念革命先烈、接受傳統教育。

  長治沁縣沁州黃鎮小東嶺村是遠近聞名的“紅色村”。1938年3月24日,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召開了著名的東路軍高級將領會議,為粉碎日軍“九路圍攻”奠定了基礎。

  小東嶺村將深度挖掘紅色資源和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結合起來,重新修繕了東路軍高級將領會議紀念館,發展起了優質沁州黃小米種植、特色果蔬種植等產業,使紅色旅游、有機農業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還順利入選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名單。

  來自湖北黃岡的焦建麗一家趁著暑假北上太行,駐足小東嶺村賞太行山水、聽革命故事、品紅色文化,她不禁感嘆:“高鐵、機場、高標準旅游公路、壯美山水風光,這分明是太行明珠!”

  如今,利用紅色資源推動鄉村振興的村莊在長治越來越多。充分激活紅色動能、努力建設和美鄉村,活化利用紅色資源、賦能高質量發展,廣袤鄉村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澎湃活力。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20日 05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 日韩亚洲变态另类中文|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全球中文成人在线|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无码AV波多野结衣久久|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 99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日无码在线观看|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日日日日做夜夜夜夜无码| 久草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234| 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免费中文视频在线播放| 中国少妇无码专区| 国产 亚洲 中文在线 字幕| 伊人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视频不卡乱码|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