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小小農民畫 畫出大乾坤

發布時間:2023-07-12 09:2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楊曉玲(臨沂大學教授)

  走進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溝溪鄉余東村,就像走進了一個彩色的世界——五顏六色的農民畫,繪遍了村子的各個角落,訴說著村子的歷史,描繪著村民們的幸福生活。余東村是全國聞名的“農民畫村”,全村800多人,有300多人是“農民畫家”。這些年,余東村村民創作的作品在全國各類農民畫大賽中屢屢獲獎,讓農民畫成為當地閃亮的文化名片。

  像余東村村民一樣,一手拿鋤頭、一手執畫筆的農民在全國不在少數。目前,全國已涌現出山東青州、江西萬安、上海金山、吉林東豐、江蘇邳州、青海湟中、湖北黃岡、四川綦江、廣東龍門、貴州水城、陜西鄠邑(原陜西戶縣)等多個“農民畫之鄉”。近年來,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農民畫藝術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開始從當年的“宣傳畫”“裝飾品”,發展成為農村群眾描繪鄉村之美、記錄鄉情鄉愁、彰顯自身文化主體地位的重要載體,在一些地方還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重要手段。

  描繪鄉村之美

  青山遠黛,紅磚綠瓦,溪水潺潺,炊煙裊裊……千百年來,鄉村之美曾引發無數人的遐想和詠嘆。我國歷史上有大量描繪鄉村之美的文藝作品,但這些作品的創作者大都不是農民,作者們對鄉村的描繪,大都基于非農民視角,甚至帶著個人的想象和感情濾鏡。

  農民眼中的鄉村是什么樣的?農民心中的理想家園是怎樣一種狀態?這些問題只能由農民自己回答。長期以來,由于自身條件限制,農民用文藝的方式進行自我表達的能力比較弱。農民畫結構簡單,創作門檻低,為農民提供了記錄生活、抒發情感、表達觀點的便捷手段。

  縱觀近年來的農民畫作品,題材無不來源于鄉間,內容都“泥里來土里去”,“土氣”是其最顯著特征。比如,有的作品中,雞鴨成群,牛羊滿山;有的作品中,五谷蕃熟,穰穰滿家;有的作品中,春祈秋報,鑿飲耕食。這些散發著泥土芬芳的畫作,描繪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交融,記錄的是鄉村生活的充實美滿,展現的是百業興旺的喜氣洋洋。這就是農民眼中的鄉村之美。當然,農民畫中也有田園風光,也有溪水潺潺,也有鳥語花香,但這些一般意義上的鄉村美景無不以現實鄉村生活為底色。描繪鄉村美景的農民畫,其實也是在描繪鄉村現實生活。

  總之,農民畫雖然沒有西洋畫的流光溢彩,也沒有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淡然飄逸,但卻是農民真摯情感的釋放。農民畫反映的是中國農民質樸淳厚、通達樂觀的價值觀以及他們對美滿和諧、諸事順遂的向往和追求。

  承載鄉情鄉愁

  隨著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傳統的農耕生活已漸漸離我們遠去,作為傳統農耕生活及其記憶的藝術表達,農民畫日益成為鄉愁的重要載體?,F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遠離大自然,容易產生焦慮、孤寂、疲憊、浮躁之感,通常對鄉村慢生活都心向往之。造型質樸、手法稚拙、風格爛漫的農民畫,表現的大都是鄉村慢生活,為現代人營造了一個田園牧歌式的藝術空間,構筑了一個美與和諧的精神世界,成為很多人精神性返鄉的依托。

  這可以很好地解釋在上海這樣“洋氣”的國際大都市為何會出現金山農民畫這樣“土味兒”十足的藝術。金山位于上海西郊,原來都是農村,后來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很多村子變成了城市的一部分。出自金山當地農民(后來很多成為城市居民)之手的金山農民畫,通過描繪上海郊區的民俗文化,反映了當年的鄉村風貌和城市化過程。比如,邢元虎的《顓橋桶蒸糕軼話》再現了當地過年時必吃的食品桶蒸糕(寓意“團圓和高升”)從制作到進食的全過程;高金龍的《水鄉迎親》記錄了當地20世紀80年代民間婚禮的盛況。這些作品中的內容都曾是江南稻作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如今在當地卻很難看到。這些農民畫不僅表達了畫家們的懷舊情感,也成為很多城市新市民的情感寄托。在某種意義上,金山農民畫為當地居民保留了曾經的地域文化身份,成為當地人鄉愁記憶的載體。

  增加農民收入

  文化的發展來自人類自身的某種深刻需要。社會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把這種因為需要而產生的文化推動力稱為“文化的迫力”。也就是說,人的需要是文化發展的動力。

  如前所述,農民畫已經成為現代人寄托鄉愁的重要載體。所以我們看到,扎根于鄉村、本來以當地村民為主要受眾的農民畫,目前主要的消費群體卻是城里人甚至外國人。從現實中看,農民畫不僅被城里人用來寄托鄉愁,還被用到了家裝設計等不同領域。這些新需求正是農民畫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發展的動力。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為農民畫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因此,現在許多地方都在大力扶持農民畫創作,將小小的農民畫做成了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的產業。

  比如,山東省青州市農民畫從業者已有3萬多人。他們農忙時在地里忙碌,農閑時在家中畫畫,每年創作農民畫50多萬幅,不少畫作走向全國,甚至遠銷歐洲,年銷售額達3億元。其中,具有中等創作能力的農民畫作者年均增收2萬元,一些優秀的農民畫創作者年增收七八萬元。

  還有一些地方以當地的農民畫為IP,相繼興建了一批與農民畫的創作、展示、銷售配套的文化產業園區,打造出集農民畫創作、欣賞、展示、銷售、衍生品開發于一體的產業鏈。比如,前面提到的余東村不僅賣畫,還開發出印有農民畫圖案的餐具、手提包、相框、絲巾、徽章、手機殼、筆記本等80多種衍生品,形成了一條“農民畫+”的產業鏈,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

  激活鄉村美育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鄉村文化振興的關鍵是喚醒農民的文化自覺,激活農民的文化創造力,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鄉村美育。作為為數不多的扎根于鄉村且在當下仍比較活躍的大眾藝術,農民畫既是寶貴的鄉村美育資源,也是開展鄉村美育的重要抓手。

  目前,一些“農民畫之鄉”已將農民畫引入鄉村中小學課堂,有的地方則將“農民畫進校園”活動常態化。此外,農民畫夏令營、農民畫大賽、農民畫親子體驗等各類農民畫主題活動,也都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著。這些農民畫主題活動,引領鄉村的孩子們走進藝術的世界,讓孩子們領略到鄉土藝術的魅力,也培養了他們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近些年,全國各地的農民畫創作者隊伍不斷壯大,比如山東省青州市農民畫從業者超過3萬人,吉林省東豐縣農民畫創作隊伍已達到5.2萬人,他們都是鄉村美育種子的播撒者。舉個簡單的例子,農民畫創作者在全國各地農村繪制了大量農民畫墻繪,內容涵蓋“文明家風”“垃圾分類”“環境保護”“移風易俗”等不同主題,不僅讓鄉村環境煥然一新,也提升了鄉村的文化氛圍,讓鄉村群眾切身感受到文化之美、藝術之美。

  此外,農民畫藝術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很多地方農村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農民畫博物館、農民畫美術館、農民畫藝術館、農民畫展覽館等各種文化場館在各地農村紛紛涌現。這些矗立在鄉野間的文化場館,不僅彌補了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硬件上的短板,也通過開展豐富的藝術活動,為鄉村美育注入源頭活水。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2日 13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无码乱码观看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人妻| 一本之道高清无码视频|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婷婷四虎东京热无码群交双飞视频| 乱人伦中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高清无码视频直接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18禁无遮拦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台湾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网红主播无码精品| 欧美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高清 | 精品久久久无码21p发布|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 欧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