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山西瀕危戲曲劇種“突出重圍”

發布時間:2023-07-04 10:15: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本報駐山西實習記者 朱 萌

  曾幾何時,戲曲豐盈著百姓的生活,從“寧愿跑得丟了鞋,也不誤了晉劇里的嗨嗨嗨”這句老話,可以窺見山西人對戲曲的愛。

  作為“戲曲的搖籃”,山西現存戲曲劇種38個,位居全國第一,其中有26個屬于瀕危戲曲劇種。回看20世紀80年代的普查數據,當時山西有56個劇種,現在已縮減近三成,劇種的消亡令人痛心。

  記者了解到,除了晉劇、蒲劇、上黨梆子、北路梆子“四大梆子”整體發展比較穩定,其他主要在山西流布的本土劇種多呈現劇團數量、從業人員、可演劇目、演出活動、流布區域“五少”的局面,如何保護、傳承好這些瀕危劇種成為當下的新使命、新挑戰。

  劇種為何瀕危?

  在偏遠農村,“看戲的人越來越少,白天演出時觀眾還沒演員多”。戲曲市場為何持續低迷?

  為了找準癥結所在,2021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對鑼鼓雜戲、臨縣道情、應縣耍孩兒、高蹺竹馬戲等26個瀕危劇種的傳承保護情況和院團生存發展情況進行了摸底調研。

  “目前26個劇種根據瀕危程度大致可分為兩類,13個劇種有瀕危傾向,13個劇種瀕危程度較高。”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藝術處副處長張維君說,瀕危程度較高的如鑼鼓雜戲、高蹺竹馬戲、浮山樂樂腔等,有的僅在縣域內甚至僅在幾個村莊中活動,且可演劇目太少,基本不能在市場中演出,只能作為展示性演出。

  “我們家表演竹馬戲已經傳了五代,在村子里不斷代傳下來的也只有我們一家了。”高蹺竹馬戲的傳承人郭永虎提起傳承滿是遺憾。

  業內人士分析,“瀕危”的主要原因在于這些劇種流布區域小,導致市場需求不足,藝人流失;有限的藝人相繼去世,傳承途徑單一,傳人短缺,劇目和“手藝”失傳;資金短缺、后繼無人等現象造成保護傳承工作難解的“死結”,社會關注與認可度不高,缺乏文化認同。

  精準發力破困局

  從2016年起,文化和旅游部實施戲曲傳承振興工程。此后,來自山西的鑼鼓雜戲《銅雀臺》、河東線腔《義女情》、高蹺竹馬戲《三英戰呂布》等瀕危劇種劇目得以走出縣域,在戲曲百戲(昆山)盛典等舞臺嶄露頭角。

  與社會上許多“留不住的,或許就是沒有生命力的”的聲音不同,在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下,山西近年來頻推舉措,給瀕危劇種劇團和傳承人極大的信心。

  2021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率先啟動瀕危戲曲劇種搶救工程,“十四五”期間將通過深入挖掘整理、加強劇目創作、抓好人才培養、改善演出條件、支持院團建設、搭建展示平臺和推進惠民演出等方式,全方位搶救瀕危劇種。

  據了解,2023年起,省級購買公共演出服務專項經費增至4000萬元,定向用于包括瀕危劇種在內的省級采購。此外,結合文化和旅游部瀕危劇種公益性演出,山西每年統籌2200萬元,按照每場補助5000元的標準,購買全省31個稀有劇種(含26個瀕危劇種)的公益性演出服務,通過以演代訓,加強演職人員隊伍建設,逐步改善院團生存發展狀況。

  山西積極推介瀕危劇種傳承人參加第六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評定,對多個瀕危劇種開展“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累計培訓傳承人200余人,舉辦匯報演出10余場。在不斷推薦優秀瀕危劇種新創作品參加國家級展演活動之余,山西藝術節上也開設了全省稀有(瀕危)劇種集中展演和戲曲主題展覽活動。

  在劇目創作上,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各傳承單位積極復排傳統經典劇目,相繼推出耍孩兒《千古一塔》、汾孝秧歌《小村新風》、壺關秧歌《清風》、臨縣道情《大河古鎮》、河東道情《一切為了老百姓》、平陸高調《母親情懷》等新創作品。

  “最令人振奮的是,今年開始設立總規模每年不少于5000萬元的山西省藝術基金,支持瀕危劇種培養青年人才和打造舞臺新作。”張維君說。

  積極“自救”各出奇招

  在政府重視和扶持下,瀕危戲曲劇種脫離了“生命危險”,有望進入良性循環,迎來新生。在扶持之余,各地、各劇團也積極尋求“自救”措施。

  臨縣道情研究中心原為成立于1960年的臨縣道情劇團,20世紀90年代,為了生存發展,劇團不得已走上了業務轉型之路,經批準加掛“呂梁民間藝術團”牌子,并逐步轉型成一個集歌舞、道情戲等多種藝術形式為一體的民間藝術團體。

  呂梁市文化藝術中心(臨縣道情研究中心)主任渠全明介紹:“我們在下設的‘山里娃’免費藝術教育中心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通過主學舞蹈、兼學道情的方式促使學員學習臨縣道情,穩定傳承隊伍。”同時,劇團還通過嘗試將傳統劇目與話劇、交響樂隊和道情藝術有機結合等創新方式,讓道情煥發出新魅力。

  臨猗縣眉戶劇團傳承著稀有劇種眉戶和瀕危劇種鑼鼓雜戲。為了讓劇團后繼有人,劇團每年都與文藝院校走訪洽談,簽訂合作服務意向,讓年輕演職人員來得了、留得住、壓擔子、給平臺,迅速成長。

  臨猗縣眉戶劇團常務副團長秦紅洲說,縣里創新舉措、構建平臺,將稀有(瀕危)劇種納入景區演出規劃,擴大了演出范圍,增加了演出場次。市、縣兩級搭建景區展演平臺,劇團深挖本土傳統文化,創編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猗頓小戲、縣衙廉政情景劇、廟上特色小鎮民俗表演等,擴展劇團業務收入。

  應縣耍孩兒綜合藝術團是雁北耍孩兒的保護單位,耍孩兒現代戲《扶貧路上》《金盾》《勸孝》、方言話劇《諾言》等劇目深受老百姓喜愛,頻頻獲獎。

  “只要有排、有演,傳承就有望。我們所創作的每部新戲都是為鄉村舞臺量身打造的,沒有大的舞美投入,方便鄉村演出,內容都是貼近老百姓身邊的事。”應縣耍孩兒綜合藝術團團長楊日茂說,如今,藝術團年均演出200場。藝術團設有觀眾點戲單,在開演前3個小時,由劇務輪流調研聽取觀眾意見,經綜合研判確定演出劇目。

  2018年,應縣耍孩兒綜合藝術團建起310平方米的耍孩兒藝術陳列館,開館至今已接待參觀者1萬人次。

  瀕危劇種作為地方戲,凝聚著濃郁的地域特色,擁有獨特的藝術價值。種種變化令人欣慰,傳承之路任重道遠。張維君說,接下來,山西將會繼續探索保護新路,比如委托藝術院校舉辦山西省稀有(瀕危)劇種人才培養班;舉辦山西省青年戲曲演員展演,鼓勵瀕危劇種劇團推出新人;探索各級創作單位“一對一”幫扶瀕危劇種劇團、加強劇目生產的新模式等。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欧美 亚洲 日韩 中文2019|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好看的中文字幕二区高清在线观看 | 久久有码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日韩毛片熟妇有码无码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欧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天堂网www中文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喷吹|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人妻无码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 痴汉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欧美视频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高清 |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第一页|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无码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