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言】后備箱經濟火了,鼓勵和監管缺一不可
【網言】
作者:余豐慧
當前,在宏觀經濟政策力促經濟復蘇中,一系列促消費、擴內需,激活市場最細微經濟體活力的刺激措施接連出臺,并且初現效果。后備箱經濟火了,就是這些經濟政策見效的一個縮影。
后備箱經濟實際上是“夜市擺攤”的“新玩法”“新形態”。一個個特色鮮明的后備箱攤位,讓人感受到新鮮消費體驗帶來的“煙火氣”和“新潮味”,既是城市的一道新風景,也是拓展消費場景、提振消費活力的“微創新”。它是年輕人的潮玩集市,讓疫情下原本疏遠的社交距離縮短了許多。在此意義上,后備箱經濟所具備的不僅僅是經濟功能,而是同時兼具社交、文化功能。從微觀角度來說,它的存在,可能改善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從宏觀層面來看,這也是靈活就業、自由就業的一種形態。
后備箱經濟要保持發展活力,而不是曇花一現,需要“無形之手”與“有形之手”共同發揮作用。各級政府要愛護好培育好這個新經濟業態,要給其提供便利,創造一些寬松環境。同時,也要加強市場監管,包括夜市環境、治安秩序、市場秩序等,把后備箱經濟業態引導好、監管好。
(原載于《中國青年報》 摘編:項鋒、楊心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