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企上市到底難在哪
在鄉村振興戰略引領下,推動農業企業上市成為一些地方政府近期著力的重點。湖北省多部門合力加速推進農業企業上市,助力企業減少溝通成本;陜西省提出“十四五”末農業企業上市公司總數力爭達3家至5家;山東淄博提出,農業龍頭企業在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市財政給予總額1000萬元的獎勵。
推動農企上市既是農業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經營者和大眾投資者的雙贏。隨著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加大,農業基礎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農企發展的天地越來越廣、質量也越來越高。盡管農業投資整體利潤率低,但不失為較穩定的投資領域,大眾投資者愿意看到更多優質農企上市。畢竟,農業是可以做成百年老店的產業,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是剛性的,且部分細分領域有較大利潤空間。從農企自身來看,生產經營需要龐大的資金,上市是獲取資本的有效渠道之一,借上市也可以提高企業競爭力。由此不難理解,《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企業上市融資。
農企上市會面臨別的行業遇到的共性問題,也有一些自己的行業難點,表現在持續盈利、財務核算、規范運作等方面。在持續盈利方面,農企經營尤其是前期穩定性較差,利潤會隨著自然和市場風險出現較大波動。在財務核算方面,由于農村土地制度的約束,土地資產權益認定較復雜,由于生產對象是生命體,生物性資產價值波動較大,同時,現金收付頻次多、財務核查難度大。在規范運作方面,相當多的農企以種植養殖為主,現代管理水平偏低,經營體制缺乏創新,內控制度相對缺乏。
對農企來說,要在公司治理、財務規范等方面有更大作為,讓更多的投資者敢進來、愿進來。前幾年,農企上市公司造假呈高發態勢,農業也成為發行上市監管高度警惕的風險領域。由于行業特點,農林牧漁業長期是審計核查的痛點。此前就有個別公司鉆深海蝦夷扇貝難以統計核實的空子進行財務造假,每到關鍵時候,就有扇貝或凍死或餓死或跑路的故事發生。最終引起證監會立案調查并做出行政處罰,相關人員也被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這啟示我們,農業企業要成功上市,就要將規范經營落實到股權架構、財務管理、稅收社保、信息披露等方方面面,要用良好的業績吸引投資者并回報社會。
對各地來說,要繼續堅定支持優質農企發行上市、發展壯大,同時還應采取措施解決上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類問題,降低上市風險,實現資本市場與農業經濟平穩對接,推動農業轉型升級。要重點支持治理基礎較好、帶動能力較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市,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地方金融監管局不久前就印發文件,瞄準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推進上市,這值得各地借鑒。要科學甄別農業產業鏈中的風險分布并重點關注,引導和扶持農業的優勢細分領域企業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